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固定床生物质气化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5:33
【摘要】:本文根据生物质固定床气化原理,开发了固定床生物质气化一维瞬态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了两步热解机制,其中一次热解焦油再次裂解为二次焦油和可燃气体。模型利用质量和能量守恒连同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和物理运输过程来描述气化炉内复杂化学与物理过程,,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气体摩尔分数和温度沿气化炉轴向分布,编程应用Fortran语言,数据处理使用软件Tecplot。 研究了上吸式固定床空气气化,气化介质温度从300K-750K工况下,气固相温度和气体摩尔分数沿气化炉轴向的分布和气化介质温度对气化参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化效率随气化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气化介质空气温度为450K,燃气一氧化碳摩尔分数为15.46%,氢气为5.27%,气化效率为48.55%,气化炉输出功率37.95MJ/h,气体热值为4.31MJ/m3属于低热值气体,燃气中焦油含量较高为3.68%。对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空气气化研究了气化介质温度为300K下,供气量3-15kg/h,模拟结果表明供气量升高当量比降低,当量比为0.4时气化效率最高,燃气中焦油随着当量比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况当量比为0.4即供气量为9kg/h,燃气热值5.89MJ/m3,气化效率为64.58%,气化炉输出功率88.59MJ/h,焦油摩尔分数为0.892%,因此下吸式固定床气化能很好的解决气化焦油问题。上吸式固定床高温水蒸气气化研究了高温水蒸气温度从1200-1800K,模拟结果表明气化效率、燃气热值和输出功率都随气化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水蒸气温度1500K下气化燃气热值为11.35MJ/m3,干燃气中氢气的摩尔分数达35%,高温水蒸气气化可制取高浓度氢气。在自供热系统下,下吸式固定床气化效率比上吸式固定床气化效率提高8%-15%。
【图文】:

原理图,固定床气化炉,原理,生物质气化


化基本原理化机理分析解气化简称为生物质气化。所谓的生物质气化是指将固体或料的物理和热化学变化过程。生物质气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十议,以三种学说为主它们分别是:一氧化碳说、还原说和质气化随气化原料性质、气化剂种类、气化炉类型、催化剂应也有所不相同,但是这些气化过程基本相似都包含干燥和氧化反应四个部分。以上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中的气化原理进行分析如图 2-1,因为上吸式气化炉气化过程分层比物质气化原理。

气固相,气化炉,温度,最高温度


燃料的挥发分。(1) 气化介质空气温度 300K图4.1 气固相温度随气化炉轴向的变化 图4.2 气体摩尔分数随气化炉轴向的变化固相最高温度 1335K,气相最高温度为 1294K;燃气热值 4.34MJ/m3,气化效率为 48.35%,气化炉输出功率 37.26MJ/h;主要气体摩尔分数 CO:15.2%,H2:5.35%,CH4:1.64%;最终焦油摩尔分数(包括未热解的一次焦油和二次热解焦油)Tar:3.7%。(2) 气化介质空气温度 450K固相最高温度 1350K,气相最高温度为 1312K;燃气热值 4.31MJ/m3,气化效率为 48.55%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军,徐旭常;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过程模拟的改进模型与应用[J];动力工程;2004年02期

2 张睿智;罗永浩;刘春元;殷仁豪;曹阳;;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的生成[J];工业加热;2010年06期

3 曹湘洪;;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J];化工进展;2007年07期

4 栗冬;王辅臣;陈雪莉;林立;李甫;;稻草快速热解产物气流床气化工艺流程模拟[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5 陈汉平;赵向富;米铁;代正华;;基于ASPEN PLUS平台的生物质气化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9期

6 李大中;张瑞祥;韩璞;王臻;;基于热化学平衡机理的生物质气化过程模型[J];节能技术;2008年05期

7 白志刚;杨晨;;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模拟[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8 蒋剑春;生物质能源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年02期

9 车丽娜;王维新;李鹏;;上吸式生物质汽化炉的建模和模拟[J];农机化研究;2008年08期

10 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施晨璐,孙振钧;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益群;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王琦;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及其后续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建芬;生物质催化热解和气化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高宁博;高温过热水蒸气的制备及生物质高温气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鲁许鳌;生物质和煤共气化共燃的实验和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霍;户用生物质气化炉传热模拟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铁柱;生物质焦油催化裂解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沈永兵;生物质气化制氢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赵向富;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付鹏;典型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红梅;生物质气化过程建模与参数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张亚宁;生物质气化产气的模拟及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3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83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