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对井抽灌水源热泵地下承压含水层储能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8 19:13
【摘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含水层作为储能载体,以地下水作为热量交换载体的既可供热又可以制冷的节能空调。用来储能的含水层主要集中在地下水流动相对平稳的承压含水层中。在储能过程当中,含水层受到地下水流动和传热的耦合影响,其温度场,压力场有较大的变化,进而对抽水温度和储能率造成影响,影响整个热泵系统的效率。因此,准确描述含水层的变化规律及储能特性,分析储能层温度和水头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工程实际设计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针对对井抽灌水源热泵地下承压含水层,基于地下水动力模型,热力学模型,Darcy定律理论,利用FLOWHEAT多孔介质水热迁移模拟软件对对井抽灌系统地下承压含水层的储能特性进行模拟研究。 首先,本文假定承压含水层水平等厚,认为地下水为饱和流,满足Darcy定律,对地下水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准确描述。基于该模型,对单井回灌和对井抽灌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得出对井抽灌过程中出现的热突破现象使得储能场的温度和水头降深发生了变化,以致对整个储能率造成了影响。在对热突破发生时间进行解析后,分析了水文地质参数、井间距、热负荷、天然水力坡度对热突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文地质参数中,渗透率对于热突破现象影响很小,但随着孔隙度和含水层厚度的减小,热突破现象逐渐恶化。从井对布置角度来看,井间距越大,越可以抑制热突破现象。考虑变化负荷时,大的抽水流量和大的抽回水温差会加快热突破进程,加大热突破影响;当负荷不变时,大温差小流量的运行方式可以减弱热突破现象。对于具有天然水力坡度的含水层,水力坡度越大,地下水的补给越快,热突破现象越不明显,但是考虑到对井抽灌过程的轮换方式,不宜将井对布置在与水力坡度平行的方向上。 其次,引入储能率的概念,对于承压含水层的储能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储能率的影响情况。结合前文分析主要考虑对热突破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孔隙度的增大对于含水层整体温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会使得储能率增大;较大的含水层厚度,较大的井间距以及较小的抽回水温差都会提高储能率;对于具有天然水力坡度的含水层,随着水力坡度的增大,储能率逐渐减小。接下来,对两种不同运行方式的系统含水层未来五年内的储能率进行了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K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育,马捷,万曼影;地下含水层储能两阶段热量运移数值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胡继华;张延军;于子望;吴刚;杨潇瀛;倪福全;;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流贯通及其对温度场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明育,马捷,郝振良;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薛禹群,谢春红,张志辉,吴吉春;三维非稳定流含水层储能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论评;1994年01期

5 张勇,薛禹群,谢春红,吴吉春,张志辉;考虑温度变化的地下水运动方程及其在储能模型中的应用[J];地质论评;1999年02期

6 薛禹群;谢春红;李勤奋;;含水层贮热能研究——上海贮能试验数值模拟[J];地质学报;1989年01期

7 张志辉,吴吉春,薛禹群,谢春红;含水层热量输运中自然热对流和水-岩热交换作用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8 马捷,王明育,戴斌;地下含水层的储能和过程特性的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倪龙;姜益强;姚杨;马最良;;抽灌同井季节性储能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王明育,马捷,万曼影;地下含水层人工储能耦合模型分析计算[J];能源技术;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倪龙;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付峥嵘;利用地下水的住宅中央空调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刘立伟;热泵耦合反季节储能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胡继华;地下水源热泵水力学机理及其对地下温度场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王成;群井抽灌地下TH耦合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3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03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8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