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生物质气化焦油模型化合物的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8:47
【摘要】:生物质以其特殊的能量形态,除了原始粗放的燃烧之外,在过去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尤其是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越来越淡化了生物质的能源角色。随着世界化石能源形势趋于紧张,并伴随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生物质,尤其是木制纤维素类生物质的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又被逐渐重视起来。但生物质分布分散,自身能量密度低,不利于大规模收集集中处理;加之利用过程中,生物质本身复杂的成分,也对利用技术提出了难题,如生物质气化于利用过程中的焦油问题,直燃发电中的结渣腐蚀问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质的大规模利用。本文以生物质气化过程产生的焦油为研究对象,利用焦油模型化合物,采用水蒸气催化重整的方法,结合“电催化”方式,对不同的焦油模型化合物展开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电流等条件下,焦油模型化合物的转化率、产物分布特点,考察“电催化”方法的效用。首先结合前人研究的镍基催化剂,利用甲苯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对“电催化”方法的有效性展开实验。实验表明,“电催化”方法的采用,不影响最佳水/碳摩尔比的选择,同时“电催化”方法的加入,使得甲苯在水蒸气重整实验中的转化率大幅提高,如在温度500℃,未加载电流与加载4A电流时,甲苯转化率由24.4%升高至83.5%。结合载体特性,改变所用催化剂之后,对不同生成阶段的焦油模型化合物展开电催化水蒸气重整的实验研究,除了从反应温度、加载电流强度等实验条件出发,还考察了不同气化气组分添加到实验气氛中,对模型化合物转化率及产物的影响,最后利用多种组分模拟的气化气,考察焦油模型化合物转化率以及气化气组分反应前后变化,并对催化剂进行了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电催化”方法对不同的焦油模型化合物均能促进其催化转化;“电催化”方法能够减轻气化气组分中的CO和CO2对焦油模型化合物转化的抑制作用,并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本实验研究通过对“电催化”方法在不同催化剂、温度、加载电流强度、焦油模型化合、不同反应气氛等条件下展开实验,探究转化率与产物分布。表明其催化方法切实有效,并通过一系列数据为实际的焦油催化裂解条件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楠;胡志超;彭宝良;王海鸥;曹士峰;;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年01期

2 魏文茂,马隆龙,肖艳京,,卢炳方;生物质气化及发电[J];农村能源;1995年06期

3 王华军,李淑兰,何晓峰,赵宝珠,岳峰,韩刚;家用生物质气化机关键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河南科学;2001年04期

4 邱钟明,陈砺;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可再生能源;2002年04期

5 陈冠益;高文学;颜蓓蓓;贾佳妮;;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J];煤气与热力;2006年07期

6 陈蔚萍;陈迎伟;刘振峰;;生物质气化工艺技术应用与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磊;沈胜强;师新广;胡建军;;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燃料氮迁移影响因素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7年12期

8 李维尧;于飞;仇东;陈永强;高殿义;迟春阳;王树仁;;生物质气化工程建设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的探讨[J];可再生能源;2008年06期

9 栾云松;王如汉;;关于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规范化问题的探讨[J];湖南农机;2008年01期

10 车丽娜;王维新;;生物质气化影响因素的分析[J];新疆农机化;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军;李淑兰;何晓峰;赵宝珠;岳峰;韩刚;;家用生物质气化机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王华军;李淑兰;何晓峰;赵宝珠;岳峰;韩刚;;家用生物质气化机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郑昀;邵岩;李斌;;生物质气化机理及应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雷廷宙;李在峰;胡建军;;固定床生物质气化机组主要技术性能试验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海军;王仲兵;;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工程优化设计[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瑞芹;;生物质气化燃气的系统净化研究[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庆贤;谢建;张无敌;宋洪川;尹芳;李建昌;;云南省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现状[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吴正舜;吴创之;马龙隆;;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裂解的工业应用研究[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吴志斌;秦育红;黄海峰;冯杰;;生物质气化体系热力学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蔡正达;王文红;甄恩明;张辉;;生物质气化用于烟叶烘烤的试验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李光昕;辽宁推广生物质气化供气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记者 李江;我市全面检查农村生物质气化站消防安全[N];铁岭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立忠;我市生物质气化站管理全省领先[N];铁岭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大洪邋黄宝锋;集市上不见了垛满柴火的大车[N];辽宁日报;2008年

5 记者 廖志慧 实习生 徐梦;农行授信100亿元支持武汉凯迪发展低碳经济[N];湖北日报;2010年

6 记者 符丹萍 通讯员 谢舜源;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两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N];广东科技报;2011年

7 CNE记者 赵坤;我国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电力报;2011年

8 记者 符丹萍 通讯员 谢舜源;广州能源所一科研项目通过验收[N];广东科技报;2011年

9 远帝红;农村生物质能:正待开发的宝藏[N];辽宁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苏秋芳 记者 常丽君;“民心工程”减排二氧化碳70多万吨[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磊;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燃料固有氮演变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兰维娟;生物质气化与燃气轮机燃烧集成发电实验与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3 吉恒松;基于感应加热方法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试验与模拟[D];江苏大学;2014年

4 孙宏宇;主动配风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气化参数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秦育红;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形成的热化学模型[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田沈;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以及生物质稀酸水解液的乙醇发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军;MHGC-BGF 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李路远;生物质气化过程燃气焦油脱除仿真实验平台设计[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杨昆;基于生物质气化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古超;生物质气化制氢中试系统设计与气化合成气脱硫实验[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贝贝;生物质气化事故机理及安全对策[D];东北大学;2014年

6 许超杰;甘蔗渣与煤共气化试验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谢凯;典型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冉泽朋;生物质气化焦油模型化合物的电催化水蒸气重整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刘晓伟;生物质气化焦油脱除方法及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10 王红梅;生物质气化过程建模与参数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2709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09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