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的研发
发布时间:2020-08-15 20:05
【摘要】:当前紧张的能源形式和严峻的环保压力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已进入千家万户,太阳能供热系统已被众多的单位了解、接受和使用。但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却呈现出了诸多问题:屋顶面积的局限性,影响到所有用户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度;非预留性的建筑结构,导致安装的杂乱无章,甚至安全事故。 针对以上问题,研制了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系统。该系统分为集热系统、储热系统、控制系统及其它辅助管路系统。集热部分统一与高层建筑楼顶设计造型紧密结合,而储热部分则放置在每家每户中,系统管路采用双循环管路即集热循环管路和供水循环管路,这样分配解决了建筑楼顶荷载局部过载、易冻问题。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配备强制循环装置,通过强制循环保证各个用水点的循环,解决了自然循环中各个用水点冷热不均现象以及改进了浪费大量水资源的问题。增设循环装置后热水系统的面积不受限制,强制循环装置在没有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停止循环状态,这样可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系统,能够降低建筑对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限制,解决高层建筑在与太阳能热水器结合方面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本文通过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运行费用、初投资、使用寿命以及效能方面进行详实技术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此太阳能热水系统要明显优与其它形式,具有节省资金、环保节能的特点,属于绿色无污染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新产品。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5
【图文】:
图 2.1 集热管的结构择性吸收涂层,3、真空夹层,4、外管,5、支撑内存水,内管外壁镀有吸收涂层,内外管中间温的作用,内、外管材料全部采用硼硅玻璃收涂层:具有高的太阳吸收比和低的发射比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管外管与内管间夹层内的气体压强足够低,保温效果。内管圆头部位,避免内管与外管接触。散工艺,靠吸气材料在蒸散过程中和沉淀成:Ba、Ca、Mg)。膜是吸气剂经高频电加热蒸散后在外管圆头
图 2.2 热水循环原理的构成般有集热器、储热水箱、支架、连接管道、控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是将太阳辐射转存水的容器,将集热循环得到的热水进行储器和连接管路及储热水箱等部件的基础件水先进入储热水箱,然后流入集热器真空箱中。储热水箱与室内冷、热水管路相连,阳能管道必须加厚保温,有需求的话可在管在寒冷冬季管路不结冻能使用上热水。制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或半自动运行,在常。
图 3.1 热水器循环运行系统,该系统利用集热器内水接受从而使储热水箱中的水加热。点:一整体。安装维护方便。系统。最广的系统,对安装无要求。储热-自然循环系统
本文编号:2794574
【学位授予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5
【图文】:
图 2.1 集热管的结构择性吸收涂层,3、真空夹层,4、外管,5、支撑内存水,内管外壁镀有吸收涂层,内外管中间温的作用,内、外管材料全部采用硼硅玻璃收涂层:具有高的太阳吸收比和低的发射比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管外管与内管间夹层内的气体压强足够低,保温效果。内管圆头部位,避免内管与外管接触。散工艺,靠吸气材料在蒸散过程中和沉淀成:Ba、Ca、Mg)。膜是吸气剂经高频电加热蒸散后在外管圆头
图 2.2 热水循环原理的构成般有集热器、储热水箱、支架、连接管道、控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是将太阳辐射转存水的容器,将集热循环得到的热水进行储器和连接管路及储热水箱等部件的基础件水先进入储热水箱,然后流入集热器真空箱中。储热水箱与室内冷、热水管路相连,阳能管道必须加厚保温,有需求的话可在管在寒冷冬季管路不结冻能使用上热水。制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或半自动运行,在常。
图 3.1 热水器循环运行系统,该系统利用集热器内水接受从而使储热水箱中的水加热。点:一整体。安装维护方便。系统。最广的系统,对安装无要求。储热-自然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众;王辉涛;王华;;直通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热性能分析[J];工业加热;2012年05期
2 陈锡福;;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机械工厂设计;1980年01期
3 袁莹,苏粤;太阳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J];华中建筑;2005年01期
4 宋爱国;全玻璃真空管式太阳热水器的热性能[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吕擰;汤潇;马晓虹;甄帅;陆明;李济源;王耀堂;张英;;不同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J];给水排水;2012年02期
6 申刚;;浅述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7 徐吉富;朱跃钊;蒋金柱;董宝军;;太阳能真空管热管式集热管温度场及流场分析[J];流体机械;2009年02期
8 何梓年;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结合技术讲座(二) 太阳热水系统[J];可再生能源;2005年02期
9 蓝江华;朱惠英;廖深瓶;贾遵锋;庞新霞;;广西本地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测评特点研究[J];绿色建筑;2012年06期
10 陈栋;邓建绵;;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不同建筑部位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0年25期
本文编号:2794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