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基于可用能分析的生物质热解—提质系统制氢及换热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0:21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碳源。利用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实现化石燃料的部分替代,将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目前开展的生物质热解-提质制取车用液体燃料经济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路线具备一定的经济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开展了该路线中制氢过程和系统换热网络的优化研究,并对生物质热解-提质系统进行可用能分析,揭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制氢过程优化研究比较了水蒸气重整(SR)和吸附强化重整(SESR)两种制氢方式的产物情况,并对两种系统进行了可用能分析。结果表明,SESR反应器可获得更高的氢气纯度和产率。在S/C为3、450 ℃-600 ℃范围内,SESR反应器出口气相产物中H2干基含量超过98.67%、产率超过98.54%。同时,研究的工况内SESR反应器中没有焦炭生成。SR和SESR制氢系统可用能效率分别为61.80%和66.80%。两种制氢系统中的可用能损失主要是内部可用能损失。产物对比和可用能分析均表明SESR制氢方式更优。换热网络优化研究考察了热容流率随温度的变化对夹点分析结果的影响,基于夹点设计原则获得了最大能量回收换热网络,进而通过能量松弛法对换热网络进行调整,减少换热单元数目。结果表明,相比未考虑热容流率随温度的变化,考虑该变化后,夹点位置和共用工程目标值都有较大改变。相比热集成前,最终获得换热网络使得系统冷、热公用工程耗量分别降低58.72%和33.08%。最后对采用吸附强化重整方式提供氢源的生物质热解-加氢提质系统进行可用能分析,对比了系统热集成前后的可用能效率,分析了系统可用能损失情况。结果表明,系统进行热集成后,以提质油、焦炭和提质过程产生的轻质气体作为目标产物时,可用能效率为69.61%,高于未进行热集成的结果(63.04%)。系统可用能损失以内部可用能损失为主。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K6
【部分图文】:

吸附剂再生,制氨,制氧系统,气固分离器


困3.2SESR制氧系统逡逑SES民制氨系统由SES民反应器(图3.2中的SES民摸块)、吸附剂再生反应逡逑器(图3.2中的REGENE民模块)、气固分离器(图3.2中CYCL1和CYCL2模逡逑块)、水蒸气分离器(图3.2中的FLASH摸块)和换热器(图3.2中的H1-H4模逡逑

吸附剂再生,气固分离器,反应器,水蒸气


calcination逡逑3.2邋SR和SESR制氧系统棋拟逡逑利用Aspen邋P山s软件建立的SR和SESR制氨系统流程如图3.1和图3.2所逡逑示。物性方法采用Peng-Robinson,主要化学反应器采用RG化bs模型。根据前面逡逑的分析结果,模拟过程中的定义的成分包括CHsCOOH、&0、&、CO、C02、逡逑CH4、G邋(graphite)、CaO、CaC03、Ca(OH)2。逡逑SR制氯系统主要由SR反应器、水汽变换反应器和CO2分离单元组成。重逡逑整原料(图3.1中的物流1)预热后进入SR反应器(图3.1中的SR模块)进行逡逑重整。化反应器出口产物进入高、低温变换反应器(图3.1中的HTS和LTS模逡逑块)进一步反应,提高H2产率。LTS反应器出口气体中C02通过低温甲醇洗进逡逑行分离

分布情况,结果对比,文献,摩尔数


3.3邋SR和SESR反应器出口产物分析逡逑本节研究不同工况下SR和SESR反应器产物的分布情况,湿度范西为逡逑200-1000邋°C、水碳比(S/C)范困为1-4.5。氨气产率Y&定义如式(3.1)所示,逡逑乙酸重整反应理论上可获得的氨气摩尔数由表3.1中的民1获得。SESR反应器中,逡逑CaO的摩尔数与理论上生成的C02摩尔数相同,即CaO与乙酸摩尔比为2。W邋1逡逑乙,S民SES民器出口的组、氨率如图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o Zhang;Zhaoping Zhong;Qinglong Xie;Shiyu Liu;Roger Ruan;;Two-step fast microwave-assisted pyrolysis of biomass for bio-oil production using microwave absorbent and HZSM-5 catalys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6年07期

2 邹才能;赵群;张国生;熊波;;能源革命:从化石能源到新能源[J];天然气工业;2016年01期

3 张杨;梅艳阳;杨晴;杨海平;刘捷;陈汉平;;烘焙与HZSM-5催化剂联用改善柏木热解产物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3期

4 朱沈嘉;刘运权;王夺;叶跃元;李水荣;;热过滤对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年03期

5 Huaqing Xie;Qingbo Yu;Xin Yao;Wenjun Duan;Zongliang Zuo;Qin Qin;;Hydrogen production via steam reforming of bio-oil model compounds over supported nickel catalysts[J];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15年03期

6 樊永胜;蔡忆昔;李小华;俞宁;张蓉仙;尹海云;;樟木木屑真空热解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及生物油组分分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4年06期

7 谭文英;许勇;王述洋;;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提高生物油/柴油乳化性能[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24期

8 赵延兵;王鑫;佟明友;;生物质微波热解影响因素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3年05期

9 马文超;陈娇娇;王铁军;陈冠益;马隆龙;张琦;;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机理[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10 项阳阳;周劲松;吴何来;;超临界流体在生物质转化技术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2年S1期



本文编号:2808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08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