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与煤固定床共热解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TK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生物质与煤共利用研究
2.2 生物质与煤热解研究
2.2.1 生物质热解
2.2.2 煤热解
2.3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
2.3.1 温度和颗粒接触时间的影响
2.3.2 升温速率的影响
2.3.3 共热解过程中协同作用机理
第3章 稻草与煤固定床共热解实验
3.1 实验装置与流程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仪器
3.3.1 原料及产物特性分析
3.3.2 常压高温热重分析系统
3.4 实验方法
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1 稻草与内蒙褐煤、神府烟煤900℃固定床共热解
3.5.2 稻草与神府煤700℃、800℃、900℃固定床共热解特性研究
3.5.3 稻草与神府煤不同堆积方式固定床共热解特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稻草与煤固定床共热解焦特性研究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2.1 焦成分分析
4.2.2 焦形态结构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稻草与内蒙褐煤、神府烟煤900℃固定床共热解焦特性研究
4.3.2 稻草与神府烟煤700℃、800℃、900℃固定床共热解焦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稻草与煤固定床共热解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5.1 实验方法
5.2 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气化数据动力学模型拟合及焦气化活性分析'> 5.3.1 稻草与煤900℃共热解焦-CO2气化数据动力学模型拟合及焦气化活性分析
2气化数据动力学模型拟合及焦气化活性分析'> 5.3.2 稻草与神府煤不同温度共热解焦-CO2气化数据动力学模型拟合及焦气化活性分析
2气化动力学参数'> 5.3.3 稻草与煤共热解焦-CO2气化动力学参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乌晓江;张忠孝;朴桂林;森滋;板谷纪;小林信介;;高温加压气流床内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7年04期
2 武全萍,王桂娟,李业发;生物质洁净能源利用技术[J];能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3 李克忠;张荣;毕继诚;;煤和生物质共气化协同效应的初步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8年04期
4 徐春霞;徐振刚;步学朋;董卫果;戢绪国;杨宗仁;;生物质气化及生物质与煤共气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J];洁净煤技术;2008年02期
5 闵凡飞;张明旭;陈清如;陈明强;;新鲜生物质催化热解气化制富氢燃料气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5期
6 王鹏;文芳;边文;邓一英;;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特性初步研究[J];煤炭转化;2008年04期
7 马爱玲;谌伦建;黄光许;朱孔远;;生物质与煤混烧燃烧特性研究[J];煤炭转化;2010年01期
8 郭庆杰,张锴,刘振宇,张济宇;生物质的流化床转化[J];煤炭转化;1998年03期
9 郭庆杰,张锴,张济宇,刘振宇;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J];煤炭转化;1999年01期
10 陈鸿伟;王晋权;庞永梅;危日光;;玉米秸秆催化热解试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艳芬;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杨海平;油棕废弃物热解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吟颖;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小伟;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特性及半焦气化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5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3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