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热解提质液体燃料综合评价研究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K6
【部分图文】:
再生能源相比其优势并不明显,生物质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唯一含碳的可再生资源,可以通过热化学、生物化学及光化学等转化方法制取液体和气体燃料[61。图1-1为目前生物燃料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2
化床反应器,Ensyn的运输床和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荷兰Twente大学与BTG的旋转锥反应器等【181。生物原油改性提质后为一种潜在的交通运输燃料,生物原油应用途径如图1-3所示。< 余热 ‘、 ^ 分W ‘卜合化‘举品\ '(休产物 /, ,/ /' / ;.促质竹化乙一~^ iqjj燃料油热解放热 Z / A_— 快速热教解一?^液体产物^ 丨l.Lf拒热解故热 \ 似财几 // :■炬1丨丨体产物I \|"“Y— 义一… ? 卞物/.U炭图1-3生物原油的应用途径到目前为止关于生物质快速热裂解的相关研究有很多ll9,2。,2、大多集中在不同热裂解反应器的开发,生物质原料的变化及热裂解过程参数的优化,同时对模化物和不同生物质原料的快速热裂解动力学的相应研究也很多,主要集中在实验和模拟两方面。6
率高(103-105°C/s)、气相停留时间极短(小于2s)时,中间液态产物分子会在生成气体前冷凝而得到高比例液体生物油。图2-1显示了浙江大学生物油流化床快速热裂解工艺流程图。生物原油制取流程为包括干燥、粉碎、热解、产物分离和收集过程。由流化床制取生物裂解油详细步骤为:1)将原料含水率经干燥降低在10%以下。2)针对不同反应器将原料粉碎处理,其中流化床反应器物料粒径需粉碎至小于2rnm。3)预处理后物料投入料仓,带流化床温度稳定在450-55(rC且幵始流化后螺旋进料器开始加料,同时输送系统配风。4)生物质热裂解反应后挥发分经二级旋风分离器分离焦炭,于冷凝系统中凝成生物油落入油液分离器,下部分为密度较大的产物生物油。r*"~j ^ 1 A “ '矣‘‘‘Vi n I fU ft ftak] ■ 撙出L抖斗2,整合式给料装置3.流化床反应器4,—级旋风分离器5—二级慶風分离器6.炭过滤器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团生;;基于交叉数据包络法的铁路运营绩效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刘唐志;唐伯明;凌建明;刘利;;城乡结合部公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治理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汪映;;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客车生命周期分析[J];车用发动机;2010年01期
4 郑士源;;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对港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李俊辉;邓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事故微观预测模型[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7期
6 陆大道;;关于避免中国交通建设过度超前的建议[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7 谭玉顺;陈森发;;基于网络DEA的航空运输公司绩效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许卉莹;包勇强;江海龙;;交通安全管理数据需求设计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3期
9 许卉莹;江海龙;陈学浩;季君;;关于事故致因分析对交通管理执法的影响之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年04期
10 罗芳;赵景景;;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的功能定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王升;基于人本效用理论的交通资源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谈贵军;区域物流成本统计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赵颖;我国城市公交服务公私合作机制的构建[D];厦门大学;2009年
5 田少波;现代交通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铁鑫;面向复杂货流的综合运输组织方式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秋玲;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协调关系及边界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王万岗;高速铁路弓网电弧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徐文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东;客货分线后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组织创新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於明敏;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可靠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郑大勇;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计算及低碳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霞;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陈旭;淮安地区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维昕;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分析及培育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7 孔德勇;嵌入式无人值守铁路道口监控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祎;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文杰;高速公路全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祝跃;船舶压舱水中的藻类、水体理化因子特征研究及意义[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86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