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超临界醇/水体系中碱木质素的催化液化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10:40
  化石能源是一种储备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不断加快的经济发展加剧了化石能源的消耗,能源枯竭不可避免;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生态造成威胁。生物质能源因具有储量高、可再生、无二氧化碳排放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化石替代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木质素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丰富的有机物,然而在造纸工业中木质素往往作为副产物被大量浪费,因此,如何将木质素转化为人类可利用的能源成为了摆在科学家们面前的难题。相比于传统的木质素转化方法(热解和气化),超临界降解是一种木质素转化的有效且快捷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木质素进行前处理,液化获得的生物油品质较高,还可得到芳烃和单酚类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但目前关于在超临界水/醇体系中降解木质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提高液态生物油的产率,而对液化获得的主要产物的形成途径、高附加值化学品选择性提升、气态产物分析以及气液产物分布关系鲜有涉及,亟待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想法,本论文尝试选取不同的催化剂在不同的超临界体系中催化碱木质素降解,对影响液态产物分布的因素进行探...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超临界醇/水体系中碱木质素的催化液化反应研究


图1.2不同种类木质素(橘色部分)和相应高附加值化学品(绿色部分)的潜??在商业价值??

木质纤维素,解聚,热化学转化,方案


同时还可从生物油中提取多种有用化学品。热化学转化可分为热解、碳??化、燃烧、气化、液化等过程[42,43]。目前,木质素的热化学转化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快速热解法、气化法和直接液化法144](图1.3)。??Biorefinery??一《^——?co? ̄—一*n?!??Pyrolysis?&?Hj?further?J????-?Gasification??1?Processing?j?" ̄??I????Syngas?一>i??Bi〇m3SS?J??:??e.g.fischer-Tropich,?i??■?|?^?Methanoi?synthesis?j??New?technology?,?f?Current?technology]??j?——.?-V?Stepl?Step2?!?Fuel^??Celluiose?|?Pretreatment?:?Catalysb?Platform?J?8二二??;........?!?Chemkab??L?"ln?J?SmH1???I?Organow^v??!?Pyrolysis???f??J?Steam?fS?M?*???i?Explosion?New?technology?j??m?丨二?

再聚合,木质素,热解,山杨木


重聚合反应的发生。Li及其同事在山杨木的蒸汽处理过程中发现了木质素的??解聚/再聚合现象,实验发现当在体系中加入碳正离子清除剂(2-萘酚)时,可有??效抑制重聚合反应的发生,得到更易提取的低分子量木质素(图1.5)。??为了实现快速热解法获得的生物油中非水相组份的高效利用,Wang等[55】采??用了酸/喊溶液结合有机试剂的方法对木质素热解获得的热解木质素和酚类单体??进行分离。从非水相部分获得的酚类化合物含量高达94.35%,其中愈创木酚的??含量达到48.27%。??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控酶降解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J]. 姜琪,谌素华,郑琼仪,孔燕婷,黄文慧.  农产品加工. 2015(07)
[2]植物纤维组分在聚氨酯中的应用[J]. 李志豪,桂锋,张晓婷,潘思慧,李国栋,谌凡更.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3(03)
[3]小球藻粉水热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J]. 徐玉福,俞辉强,朱利华,王开朝,崔征,胡献国.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9)
[4]生物质燃烧技术现状与展望[J]. 陈汉平,李斌,杨海平,王贤华,张世红.  工业锅炉. 2009(05)
[5]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的几点意见[J]. 匡廷云,白克智,杨秀山.  化学进展. 2007(Z2)
[6]利用可再生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炼油厂——推动化学工业迈入“碳水化合物”新时代[J]. 闵恩泽.  化学进展. 2006(Z1)
[7]生物质三组分热裂解行为的对比研究[J]. 谭洪,王树荣,骆仲泱,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2918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918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