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 t/a玉米秸秆热解—催化重整工艺及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21-06-30 14:44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与利用在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温室效应、降低碳排放等方面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符合节能减排的宏观要求。但生物质能源自身能量密度低、分散性差的特点限制了其作为商品的流通与使用,因此需要将其转化为如生物质炭黑、生物油等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物质加以利用。本文以玉米秸秆为例,对其热化学综合利用过程进行了小试实验研究与中试生产设计。本文对原料玉米秸秆进行了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自制石英管反应装置程序升温过程和实验过程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运行稳定,结果可靠;随后在该装置上对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和催化重整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热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20℃/min的热解升温速率和550℃的热解温度之下,得到的液相产物比例最高;催化重整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400℃下,SXICC多极孔沸石催化剂取得的催化效果较Na2CO3、MgCl2更好,该催化剂改善了生物油的质量,使其更加澄清,并增加了生物油的热值,优化了气相产物组成,增加了其中H2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能源消费分类增长图
图 1.2 农村地区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质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载体,其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是目前唯源,其硫含量和灰分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3],同时生物质还具有 CO2零等优点,并借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但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如图 1.2 所示为当前农村地区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大量秸秆类生物质或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大气产生污染[4]。通过实验室研究开发新高效利用技术,并将其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物质能源的特点质能源本质上是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储能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具体作
表 1.1 热解技术分类型 滞留期 升温速率 最高温度(℃) 主要产解炭化 数小时 非常低 400 炭常规热解 5-30 min 低 600 油、气解快速 0.5-5 s 较高 650 油闪速(液体) <1 s 高 <650 油闪速(气体) <1 s 高 >650 气极快速 <0.5 s 非常高 1000 气真空 2-30 s 中 400 油热解 加氢热解 <10 s 高 500 油甲烷热解 0.5-10 s 高 1050 化学品 热解过程分析1)生物质热解过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锯末快速高温热解气化研究[J]. 朱孟祺,周伦祎,安明明,彭元君,靳世平. 工业加热. 2018(06)
[2]用热重分析法同时测定大豆中主要成分含量[J]. 展海军,张佳佳,徐飞,杨丁诚.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11)
[3]秸秆成型燃料系统经济性分析[J]. 王志伟,雷廷宙,岳峰,杨树华,李在峰,何晓峰,朱金陵. 农机化研究. 2012(02)
[4]不同种类生物油化学组成结构的对比研究[J]. 常胜,赵增立,张伟,郑安庆,吴文强,李海滨. 燃料化学学报. 2011(10)
[5]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 刘耀鑫,陈炜,蔡文娟. 热力发电. 2011(09)
[6]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J]. 王新运,万新军,吴凤义. 应用化工. 2010(03)
[7]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发展概况[J]. 吴英艳,薛群山. 化工科技市场. 2008(07)
[8]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Ⅲ)——生物质热解液体燃料油制备和精制技术[J]. 郑志锋,蒋剑春,戴伟娣,孙云娟.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7(05)
[9]改性白云石在生物质制氢中的催化作用[J]. 马朝玲.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8)
[10]生物质热解气化行为的研究[J]. 孙云娟,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03)
硕士论文
[1]南疆棉秆能源炭制备及其燃烧特性研究[D]. 刘鹏.塔里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7939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能源消费分类增长图
图 1.2 农村地区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质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载体,其具有绿色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是目前唯源,其硫含量和灰分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3],同时生物质还具有 CO2零等优点,并借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但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如图 1.2 所示为当前农村地区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大量秸秆类生物质或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对大气产生污染[4]。通过实验室研究开发新高效利用技术,并将其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物质能源的特点质能源本质上是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储能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具体作
表 1.1 热解技术分类型 滞留期 升温速率 最高温度(℃) 主要产解炭化 数小时 非常低 400 炭常规热解 5-30 min 低 600 油、气解快速 0.5-5 s 较高 650 油闪速(液体) <1 s 高 <650 油闪速(气体) <1 s 高 >650 气极快速 <0.5 s 非常高 1000 气真空 2-30 s 中 400 油热解 加氢热解 <10 s 高 500 油甲烷热解 0.5-10 s 高 1050 化学品 热解过程分析1)生物质热解过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锯末快速高温热解气化研究[J]. 朱孟祺,周伦祎,安明明,彭元君,靳世平. 工业加热. 2018(06)
[2]用热重分析法同时测定大豆中主要成分含量[J]. 展海军,张佳佳,徐飞,杨丁诚.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11)
[3]秸秆成型燃料系统经济性分析[J]. 王志伟,雷廷宙,岳峰,杨树华,李在峰,何晓峰,朱金陵. 农机化研究. 2012(02)
[4]不同种类生物油化学组成结构的对比研究[J]. 常胜,赵增立,张伟,郑安庆,吴文强,李海滨. 燃料化学学报. 2011(10)
[5]玉米秸秆热解制取生物油试验研究[J]. 刘耀鑫,陈炜,蔡文娟. 热力发电. 2011(09)
[6]生物质催化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研究[J]. 王新运,万新军,吴凤义. 应用化工. 2010(03)
[7]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发展概况[J]. 吴英艳,薛群山. 化工科技市场. 2008(07)
[8]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Ⅲ)——生物质热解液体燃料油制备和精制技术[J]. 郑志锋,蒋剑春,戴伟娣,孙云娟.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07(05)
[9]改性白云石在生物质制氢中的催化作用[J]. 马朝玲.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8)
[10]生物质热解气化行为的研究[J]. 孙云娟,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03)
硕士论文
[1]南疆棉秆能源炭制备及其燃烧特性研究[D]. 刘鹏.塔里木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57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257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