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容测试方法的麦秆灰烧结熔融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9 09:21
基于电容测试方法并辅以莫氏硬度对麦秆灰的烧结熔融特性进行研究。与常规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测试和灰熔点测试方法相比,该方法测试便捷,得到的烧结温度(835℃)贴近气化炉内真实烧结温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温度、加热时间、气氛等影响麦秆灰熔融特性的条件。研究发现:温度是影响麦秆灰结渣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温度下,灰组分变化主要包括SiO2晶体的转变以及硅铝酸盐低温共熔体的生成,到达熔融温度990℃后,长石类矿物质特征峰消失,可能与玻璃体的生成相关;加热时间不影响烧结程度,N2气氛下麦秆灰在烧结温度下的理论烧结时间为5 min,成钾长石的反应速率高于钙长石;在CO2、N2、空气3种气氛中,空气气氛下烧结温度略低,主要是因为在氧化性气氛下,麦秆灰更易于形成硅酸钾等低温共熔体。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8,39(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莫氏硬度
1.2.2 电容测试方法
1.2.3 TG-DSC测试
1.2.4 物相结构及元素成分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烧结测试方法比较
2.1.1 麦秆灰TG-DSC测试
2.1.2 麦秆灰电容测试结果
2.1.3 熔融麦秆灰的XRD分析
2.2 温度对麦秆灰成分变化的影响
2.3 加热时间对麦秆灰组分变化的影响
2.4 气氛对麦秆灰烧结熔融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灰烧结熔融规律实验研究[J]. 赖喜锐,周肇秋,刘华财,黄艳琴,阴秀丽,吴创之.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3)
[2]生物质燃烧过程中Cl及碱金属K、Na的析出特性[J]. 杨文,纪晓瑜,董凯,宋兴飞,别如山. 太阳能学报. 2015(12)
[3]利用TG/DSC方法研究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的高温熔融特性[J]. 尚琳琳,李诗媛,吕清刚. 太阳能学报. 2014(04)
[4]辣椒秆灰熔融特性分析[J]. 牛艳青,谭厚章,王学斌,徐通模,刘正宁,刘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11)
[5]生物质灰成分测试中的偏差问题分析[J]. 秦建光,余春江,聂虎,李双江,骆仲泱,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08)
博士论文
[1]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D]. 秦建光.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秸秆类生物质灰熔特性实验研究[D]. 唐菊.吉林大学 2013
[2]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质结渣特性研究[D]. 张浩.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9064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8,39(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莫氏硬度
1.2.2 电容测试方法
1.2.3 TG-DSC测试
1.2.4 物相结构及元素成分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烧结测试方法比较
2.1.1 麦秆灰TG-DSC测试
2.1.2 麦秆灰电容测试结果
2.1.3 熔融麦秆灰的XRD分析
2.2 温度对麦秆灰成分变化的影响
2.3 加热时间对麦秆灰组分变化的影响
2.4 气氛对麦秆灰烧结熔融的影响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灰烧结熔融规律实验研究[J]. 赖喜锐,周肇秋,刘华财,黄艳琴,阴秀丽,吴创之.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3)
[2]生物质燃烧过程中Cl及碱金属K、Na的析出特性[J]. 杨文,纪晓瑜,董凯,宋兴飞,别如山. 太阳能学报. 2015(12)
[3]利用TG/DSC方法研究麦秆灰以及麦秆灰与石英混合物的高温熔融特性[J]. 尚琳琳,李诗媛,吕清刚. 太阳能学报. 2014(04)
[4]辣椒秆灰熔融特性分析[J]. 牛艳青,谭厚章,王学斌,徐通模,刘正宁,刘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11)
[5]生物质灰成分测试中的偏差问题分析[J]. 秦建光,余春江,聂虎,李双江,骆仲泱,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08)
博士论文
[1]秸秆类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特性研究[D]. 秦建光.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秸秆类生物质灰熔特性实验研究[D]. 唐菊.吉林大学 2013
[2]基于灰成分的生物质结渣特性研究[D]. 张浩.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09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30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