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带螺旋肋的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2:43
  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微藻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逐渐走进人们视野。由于微藻不占用粮食作物耕地,加上微藻可以作为很多产品的原料,相对于其他能源作物来说更具有发展空间。但目前微藻的大规模培养受限于光生物反应器,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一方面能够进行连续性的培养,另一方面容易进行系统地控制与管理,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类光生物反应器。研究表明,微藻的产量与在反应器中进行的光暗循环频率成正比关系。本文将螺旋肋引入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以平均光暗循环频率和光暗循环强化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螺旋肋的优化来提高反应器中微藻的平均光暗循环频率,从而提高微藻的产量。本文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对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流场模拟,使用Matlab进行了参数处理,考察了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微藻的光合作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多因素影响下的光暗循环情况,得到最优因素水平组合为单侧光照、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带1根倾角为60°的螺旋肋,藻液进口速度为0.5 m/s。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平均光暗循环频率为2.28 Hz,光暗循环强化...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带螺旋肋的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化研究


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光生物反应器,跑道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池式光生物反应器在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沿用至今,其主要结构化。跑道池式光生物反应器主要由环形跑道池,混合搅拌装置以混和搅拌装置为搅拌桨,搅拌桨的作用一是促进藻和培养基混合二是增加藻液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溶解于培养基中二氧化碳还会额外增加曝气系统,以给微藻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在我国池培养螺旋藻与小球藻[41][42]。跑道池式光生物反应器优点在于能藻液,相比于其他类型反应器,结构简单。但跑道池式光生物反所培养的微藻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同时跑道池式反应触面大,培养基水分蒸发大,需要定期补充水分。常见的跑道池图 1-3 所示。

光生物反应器,板式


图 1-5 板式光生物反应器[47]生物反应器物反应器由几根至几十根参数相同的管子连接而成。同制系统。与其他反应器不同的是,大型管式光生物反应装置。曝气结构目的是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逸散出来用。喷淋装置则是为了控温而设计,主要用于夏天对管。在管式反应器中,微藻通过动力装置从曝气池被泵至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在曝气池处排出子中进行下一轮的循环。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具有高比表是除跑道池外最具有商业潜力的反应器[4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株筛自大规模生产跑道池的节旋藻性能比较研究[J]. 姚长洪,吴佩春,曹旭鹏,刘娇,姜君鹏,薛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5)
[2]大规模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刘玉环,黄磊,王允圃,阮榕生,郑洪立,巫小丹,万益琴.  生物加工过程. 2016(01)
[3]内置LED光源平板型光生物反应器用于微藻培养——普通小球藻在反应器中的固碳产油性能探究[J]. 王曰杰,孟范平,李永富,崔鸿武.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5)
[4]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J]. 吴妍.  福建轻纺. 2014(11)
[5]蛋白核小球藻的光衰减模型及藻细胞受光特性参数的模拟[J]. 黄建科,康少锋,李元广,李伟.  过程工程学报. 2014(02)
[6]套管式新型光生物反应器的性能初步实验[J]. 井广宁,杨俊红,张恒,赵军.  现代化工. 2013(04)
[7]微藻培养中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刘娟妮,胡萍,姚领,王雪青.  食品科学. 2006(12)

硕士论文
[1]敞开式跑道池中的流体混合特性及其结构优化研究[D]. 瞿孝星.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基于CFD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D]. 康少锋.华东理工大学 2013
[3]基于场协同的相切套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流场模拟及优化[D]. 张雯雯.天津大学 2012
[4]基于套管式新型光生物反应器的微藻培养实验系统设计及初步调试[D]. 张恒.天津大学 2012
[5]螺旋盘管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内两相流动及固碳特性研究[D]. 刘灵丰.重庆大学 2012
[6]能源微藻敞开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的实验与CFD模拟研究[D]. 诸发超.华东理工大学 2012
[7]微藻培养平板式反应器流动与传质的数值模拟[D]. 李昱喆.中国海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81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481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