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后尖浮舱五边形后弯管水槽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07:18
为提高后弯管(BBDB)波浪能的转换效率,对基于新理念和经验研制的前方后三角浮力舱五边形后弯管模型在造波水槽中进行一级能量转换实验研究。共考虑约束方式、喷嘴比、链长、吃水深度、模型浮态等因素,设置23种实验工况进行对比。实验中测量入射波高、波周期、气室液位和气室内外气压差。实验结果得到,该模型俘获宽度比最高值为121.34%,远优于同样实验条件下前方后圆后弯管模型79.1%的历史文献最高值;并且具有较宽的响应周期,为后弯管在随机波条件下实现高效转换创造条件;在BBDB模型正向波作用自由漂荡运动中,测得最大俘获宽度比为94.73%。模型实验结果与高效空气透平机组的结合,为波浪能的高效、低成本利用提供可能。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9,40(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气室内水位、气压差和瞬时气动功率变化图
不同锚泊挂点下的CWR
对后弯管模型进行拖航实验和自由漂荡实验,设置工况4~工况7,工况4是用绳索拉着水平的后弯管模型迎着波浪前行,工况5是用绳索拉着艏倾的后弯管模型迎着波浪前行,倾角大概为5°,工况6是弯管开口迎着来波方向顺着波浪传播方向拖行,工况7是后弯管模型在入射波的作用下自由漂荡,4种工况条件下最佳响应点的性能如表3所示,4种工况下CWR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模型逆波方向运动时,无论是水平姿态或是有一小角度的艏倾,都能达到最高约50%的CWR,这给装置在逆波正向航行过程中发电带来可能。工况6条件下,模型变成了前弯管,CWR很低,仅为10.86%。在没有锚泊系统作用下的工况7,CWR最高达78.13%,说明后弯管在自由漂荡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气动功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kW 后弯管波力发电装置的研究[J]. 梁贤光,蒋念东,王伟,孙培亚. 海洋工程. 1999(04)
[2]后弯管波力发电浮标模型性能试验研究[J]. 梁贤光,王伟,杜彬,蒋念东. 海洋工程. 1997(03)
[3]5kW后弯管波力发电浮标模型性能的试验研究[J]. 梁贤光,王伟,蒋念东,高祥帆. 新能源. 1995 (06)
[4]后弯管波力发电浮体模型试验研究[J]. 梁贤光,孙培亚,王伟,蒋念东. 新能源. 2000 (12)
本文编号:3545990
【文章来源】:太阳能学报. 2019,40(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气室内水位、气压差和瞬时气动功率变化图
不同锚泊挂点下的CWR
对后弯管模型进行拖航实验和自由漂荡实验,设置工况4~工况7,工况4是用绳索拉着水平的后弯管模型迎着波浪前行,工况5是用绳索拉着艏倾的后弯管模型迎着波浪前行,倾角大概为5°,工况6是弯管开口迎着来波方向顺着波浪传播方向拖行,工况7是后弯管模型在入射波的作用下自由漂荡,4种工况条件下最佳响应点的性能如表3所示,4种工况下CWR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模型逆波方向运动时,无论是水平姿态或是有一小角度的艏倾,都能达到最高约50%的CWR,这给装置在逆波正向航行过程中发电带来可能。工况6条件下,模型变成了前弯管,CWR很低,仅为10.86%。在没有锚泊系统作用下的工况7,CWR最高达78.13%,说明后弯管在自由漂荡时也能获得较高的气动功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5kW 后弯管波力发电装置的研究[J]. 梁贤光,蒋念东,王伟,孙培亚. 海洋工程. 1999(04)
[2]后弯管波力发电浮标模型性能试验研究[J]. 梁贤光,王伟,杜彬,蒋念东. 海洋工程. 1997(03)
[3]5kW后弯管波力发电浮标模型性能的试验研究[J]. 梁贤光,王伟,蒋念东,高祥帆. 新能源. 1995 (06)
[4]后弯管波力发电浮体模型试验研究[J]. 梁贤光,孙培亚,王伟,蒋念东. 新能源. 2000 (12)
本文编号:3545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54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