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南堡凹陷高北斜坡带沙三2+3亚段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2-01-10 10:26
  高北斜坡带位于南堡凹陷拾场次凹北部,构造特征复杂,断层样式和组合受边界断层控制,多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属于由多级别断层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平衡剖面恢复法对研究区沙三2+3亚段进行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研究,总结出沙三段二、三亚段地层均发育断裂构造,与控盆的边界断层距离不同而发育样式不同;断层规模西大东小,且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分布上西南多而东北地势凹陷区域较少,构成了铲式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统。除边界断层外,地层内部发育的断层多形成于东营组后期,连通了沙三2+3亚段之下的烃源岩和目的层位的储集砂岩,其强活动期与沙三段排烃期一致,对油气起到了运移作用;并且由于断层形成的不同岩性层位的对接形成了油藏的侧向圈闭,对该区域的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48(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南堡凹陷高北斜坡带沙三2+3亚段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图1高北斜坡带构造位置Fig.1ThestructurallocationofGaobeislopein

断层分布,地震剖面,测线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8年之间的地层地震反射连续性较好,地层没有缺失且有向东南加方向厚的趋势,证明受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北部以不对称的铲式正断层为特征。图3北部AB测线地震剖面Fig.3AandBseismicsectioninthenorthbasin3.2西南部断裂构造样式研究区西南部(见图4)多发育NEE向断层,受张裂作用影响,形成自张裂中心向两侧近似对称排列的阶梯式半地堑正断层组合,穿过所有ES3+23层位甚至上部的东营组地层和下部的Es4+53地层。自中部向两侧,北部断层多为近S倾向,而靠近高柳断层的南部断层多为近NW倾向,这种形态的断层分布本身也指示了构造受北西-南东向和后期近南北向拉伸力影响。C剖面相比D剖面靠近西南庄断层,因此C剖面地层断距更大。由于没有受到挤压作用力,因此地层没有褶皱变形,仅沿着断层面滑动,而裂陷作用结束后的坳陷作用对该部分地层影响较小。断裂带两侧地层发育厚度相差不大,断距较靠近边界断层部分的地层小。受高柳断层影响,研究区高柳断层下方的地层缺失上部研究层位。这种靠近主要大断裂的高角度正断层容易形成垂向上阶梯式油气运输通道。图4西南部CD测线地震剖面Fig.4CandDseismicsectioninthesouthwestbasin3.3东南部断裂构造样式研究区东部断层较少,剖面上只有4条呈NE向展布的穿过研究层位的断层,为N倾向的阶梯式正断层。按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

断层分布,地震剖面,测线,断层


态的断层分布本身也指示了构造受北西-南东向和后期近南北向拉伸力影响。C剖面相比D剖面靠近西南庄断层,因此C剖面地层断距更大。由于没有受到挤压作用力,因此地层没有褶皱变形,仅沿着断层面滑动,而裂陷作用结束后的坳陷作用对该部分地层影响较小。断裂带两侧地层发育厚度相差不大,断距较靠近边界断层部分的地层小。受高柳断层影响,研究区高柳断层下方的地层缺失上部研究层位。这种靠近主要大断裂的高角度正断层容易形成垂向上阶梯式油气运输通道。图4西南部CD测线地震剖面Fig.4CandDseismicsectioninthesouthwestbasin3.3东南部断裂构造样式研究区东部断层较少,剖面上只有4条呈NE向展布的穿过研究层位的断层,为N倾向的阶梯式正断层。按照断层构造特征分析,盆地东部的部分断层与少数西南部断层具有类似的NE走向和NW倾向;而高北断层衍生出的次级断裂多呈EW走向,与高北断层走向近似平行。由于柏格庄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时期与构造应力近似平行,活动性较小,因此地层受柏各庄断层构造影响较小,断层两侧地层断距不大,地层厚度变化均匀。3.4分析研究区不同位置的断层组合和断层样式反应了对研究区构造活动的响应。综合以上分析,高北斜坡带沙三三和沙三二亚段的构造格局和地层展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边界断层的活动。西南庄断层研究区部分活动时期为Es3~Ed2,柏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沙三段构造-层序地层特征[J]. 康海涛,王宏语,樊太亮,赵家强,王凯杰,杨超.  岩性油气藏. 2015(06)
[2]南堡凹陷中深层岩性油气藏形成及分布[J]. 刘海青,许廷生,李艳梅,孟令箭,吴琳娜.  特种油气藏. 2014(05)
[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成因的构造解析[J]. 童亨茂,赵宝银,曹哲,刘国玺,顿小妹,赵丹.  地质学报. 2013(11)
[4]南堡凹陷高柳地区深层岩性油藏成藏条件研究[J]. 张敬艺,卿颖,程丹华,刘学超,文雯,薛林.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5)
[5]南堡凹陷沉降史分析[J]. 孙风涛,郭铁恩,田晓平.  海洋石油. 2012(03)
[6]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地质意义[J]. 刚文哲,仵岳,高岗,马亁,庞雄奇.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1)
[7]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范柏江,刘成林,庞雄奇,张健,李晓辉,马俊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2)
[8]南堡凹陷东营组同沉积构造活动性与沉积格局的配置关系研究[J]. 王华,姜华,林正良,赵淑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01)
[9]渤海湾盆地南堡大油田的形成条件与富集机制[J]. 朱光有,张水昌,王拥军,王政军,郑红菊,熊英,董月霞,王旭东,张斌.  地质学报. 2011(01)
[10]南堡凹陷4号构造带蛤坨断层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J]. 张华文,周江羽,刘德志,刘国超,何雅娟.  海洋石油. 2010(02)



本文编号:3580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580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