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基于参数变化模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及其预测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04:01
【摘要】:在化工、炼油、火电等工业过程中,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PC)的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实际运用中的MPC主要是针对线性系统提出的。 目前为止,非线性MPC在工业应用的实例还很少,主要瓶颈之一就是非线性过程建模和辨识的高成本。当对象有强非线性时,由于采用线性模型的输出预测与实际偏差较大,达不到优化控制的目的,预测控制的进一步推广必须基于非线性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 近十年来,基于参数变化模型的系统辨识受到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参数变化模型辨识方法的有效性也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的航天飞行器、导弹和涡轮发电机)上得到了验证。针对多输入多输出、强非线性的复杂工业对象,开展非线性系统辨识及其预测控制研究,是目前工业自动化领域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 本文在基于参数变化模型系统辨识及其预测控制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提出了提高基于多模型线性参数变化模型精度的非线性辨识方法。通过引入非对称高斯函数,将基于高斯函数的线性参数变化模型,推广为基于非对称高斯函数的线性参数变化模型,通过自由选取局部线性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辨识的精度。并把该模型结构扩展到基于两个调度变量的多模型线性参数变化模型。 2.协助完成了实验平台的搭建工作,并完成了后续的完善工作。把所提出基于非对称高斯函数的线性参数变化模型辨识方法在中央空调实验平台上得到实施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从实际的数据和效果,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高了模型的精度且更适于工业实际的运用。 3.自主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参数变化模型,这是一种基于混合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参数变化架构。此外,还提供完善的对非线性参数变化辨识对象进行辨识实验步骤和模型辨识方法。在连续搅拌釜反应器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仿真中,与LPV和Hammerstein-Wiener模型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4.提出并实现了基于自主提出非线性参数变化模型的非线性预测控制算法,采用多步线性的算法和直接线性反馈神经网络,简化非线性预测控制的计算,显著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N945.14;TP2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博文,陈剑,陈心昭,任章;复参数最小二乘估计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鲁照权;俞宗嘉;胡金东;胡焱东;;广义最小二乘限定记忆参数辨识方法与仿真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刘静;;基于预测控制理论的水产品价格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张庆丰;郑睿;陈宗祥;;一种基于滚动窗口的AGV动态路径规划算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吴丽娟;DMC-PID串级控制算法[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程志强,崔玉芳;模型结构辨识的一种新方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孙德辉;郝冬冬;李志军;;考虑网络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的广义预测控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邓义祥;郑丙辉;雷坤;诸大宇;;水质模型参数识别与验证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9 苏锦,袁集华;板坯质量模型和控制在不锈钢分公司连铸系统中的实现[J];宝钢技术;2005年04期

10 陈国聪;最小方差自适应控制技术在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翔晟;;基于系统辨识液压变量泵的效率模型研究[A];第十五届流体动力与机电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会军;王启刚;季刚;马增良;;一种基于M序列的噪声模型辨识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红良;吴文启;胡小平;;一种新的里程计刻度因子在线辨识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侯志祥;;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连续系统参数辨识[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慧波;丁锋;;基于输出快采样数据的确定性系统最小二乘盲辨识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德伟;席裕庚;;有界扰动系统基于集结的鲁棒预测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张颖;巢志骏;席裕庚;;预测调度算法在单机问题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孝红;吴姝芹;申涛;范勇;;灰色预测控制及在篦冷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邓忠华;李曦;叶小萌;;凹版套色印刷系统的模型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彭江;孙明轩;;两种离散时变系统的迭代学习辨识算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欣;船用增压锅炉汽包水位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包兴先;基于模型定阶和信号消噪的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韩丽丽;多率多输入系统的辨识[D];江南大学;2010年

4 高京广;非线性随机系统的稳定、镇定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石;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安全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魏晋宏;预测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程远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的优化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修观;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滑翔弹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衷路生;状态空间模型辨识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鹏;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少华;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武海博;预测函数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W,

本文编号:2646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646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