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口碑传播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3 17:08
自互联网一词走进大众的视线伊始至今,不得不说的是其给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从原先的台式电脑到后来的笔记本电脑,再到现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从原先的拨号上网,到后来的宽带连接,再到现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可谓是日新月异。 在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方面,大量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崛起,使得企业与客户建立起了最直接的联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各种正面和负面的舆论信息也铺天盖地的向消费者袭来,信任危机随之而生,这时企业间的竞争也从传统的产品等有形资产的竞争逐步延伸到了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的竞争。口碑在影响消费者的态度上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比于商家,消费者们更愿意相信同样是来自消费者的态度和意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滋生了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博客、微博以及微信等网络媒体,这些新媒体的介入使得口碑的传播呈现出了新的形态,网络口碑应运而生。网络口碑信息目前正以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姿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查询来自网络的点评信息以作为自己决策的参考意见,如买什么商品、看什么电影,甚至是投资什么股票。一条寥寥数字的微博,一篇短小的博文或者论坛上区区几百字的一篇帖子,就可以让企业大出风头抑或是大难临头,因此网络口碑对于企业声誉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在对过去关于企业声誉和网络口碑的书籍和期刊文献等研究资料进行回顾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过去鲜有将企业声誉置于网络口碑的环境下来研究的文献。另外,本文创新性地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构建了受到网络口碑影响的企业声誉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存量流量图以及系统动力学方程,以正面网络口碑和负面网络口碑的传播次数为变化单位,研究了企业声誉在不同的正面网络口碑发生率影响下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业声誉初始值不同的企业受网络口碑的影响情况。 通过本文中对受网络口碑影响的企业声誉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重要性,使其重视网络口碑的传播,并提前预警来自网络口碑的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同时告诫企业应谨慎地应对网络口碑,及时制定策略应对负面口碑,合理利用网络媒体,争取将公众的舆论从负面引导为正面,以在网络和现实中同时立于不败之地。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N941.3;F27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的步骤及基本框架
1.5.1 研究的步骤
1.5.2 研究的基本框架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企业声誉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2.2 企业声誉动态模型及测量工具
2.2.1 企业声誉的动态模型
2.2.2 企业声誉的测量工具
2.3 网络口碑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2.3.1 网络口碑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3.2 网络口碑的特点
2.3.3 网络口碑的传播途径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基础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介绍
3.2.1 因果回路图
3.2.2 存量流量图
3.3 系统动力学的模拟语言与软件
3.4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4. 企业声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4.1 企业声誉系统的概念模型
4.2 确定系统的边界
4.2.1 产品与服务子系统
4.2.2 情感吸引力子系统
4.2.3 社会责任感子系统
4.2.4 愿景与领导力子系统
4.2.5 工作环境子系统
4.2.6 财务绩效子系统
4.3 确定系统的因果关系
4.3.1 产品与服务子系统
4.3.2 情感吸引力子系统
4.3.3 社会责任感子系统
4.3.4 愿景与领导力子系统
4.3.5 工作环境子系统
4.3.6 财务绩效子系统
4.4 企业声誉的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
4.5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
4.5.1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5.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5. 企业声誉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及总结展望
5.1 企业声誉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5.1.1 正面网络口碑发生率
0.5'> 5.1.2 正面网络口碑发生率>0.5
5.1.3 企业声誉初始值变化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分析
5.2 研究结果总结
5.3 对策和建议
5.4 不足和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94777
【学位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N941.3;F27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的步骤及基本框架
1.5.1 研究的步骤
1.5.2 研究的基本框架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企业声誉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2.2 企业声誉动态模型及测量工具
2.2.1 企业声誉的动态模型
2.2.2 企业声誉的测量工具
2.3 网络口碑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2.3.1 网络口碑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3.2 网络口碑的特点
2.3.3 网络口碑的传播途径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基础
3.1 系统动力学概述
3.2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介绍
3.2.1 因果回路图
3.2.2 存量流量图
3.3 系统动力学的模拟语言与软件
3.4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4. 企业声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4.1 企业声誉系统的概念模型
4.2 确定系统的边界
4.2.1 产品与服务子系统
4.2.2 情感吸引力子系统
4.2.3 社会责任感子系统
4.2.4 愿景与领导力子系统
4.2.5 工作环境子系统
4.2.6 财务绩效子系统
4.3 确定系统的因果关系
4.3.1 产品与服务子系统
4.3.2 情感吸引力子系统
4.3.3 社会责任感子系统
4.3.4 愿景与领导力子系统
4.3.5 工作环境子系统
4.3.6 财务绩效子系统
4.4 企业声誉的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
4.5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方程
4.5.1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4.5.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5. 企业声誉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及总结展望
5.1 企业声誉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5.1.1 正面网络口碑发生率
0.5'> 5.1.2 正面网络口碑发生率>0.5
5.1.3 企业声誉初始值变化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分析
5.2 研究结果总结
5.3 对策和建议
5.4 不足和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2条
1 汪凤桂;戴朝旭;;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声誉关系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21期
2 宝贡敏;徐碧祥;;国外企业声誉理论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3 黄国群;;基于传播视角的企业声誉塑造与提升研究[J];软科学;2009年03期
4 汪兴东;景奉杰;涂铭;;单(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的行业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1期
5 徐金发;刘志刚;;新经济时代企业声誉的测量和评估[J];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6 宝贡敏;徐碧祥;;企业声誉对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理研究[J];技术经济;2006年07期
7 张杨;;基于汽车产业的企业声誉在中德之间的对比研究——以宝马公司企业声誉的实证研究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9期
8 郑秀杰;杨淑娥;;提高我国企业声誉机制作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8期
9 高勇强;陈亚静;张云均;;企业声誉、慈善捐赠与消费者反应[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10 赵淳宇;冯瑛;;企业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2期
11 黄嘉欣;;企业声誉的磁场效应[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3期
12 ;[J];;年期
本文编号:2894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89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