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复杂含铋锑碲铜砷物料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处理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3:48
【摘要】:作为铜冶炼工业的主要原料,铜精矿中一般会伴生有各类稀散金属元素,如铋、锑、碲等。在采用传统火法冶炼-电解法处理铜精矿的工艺中,大多数稀散金属元素被富集进入电解阳极泥中。阳极泥经焙烧、分银、分金、净化等一系列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后,在低酸分铜工序中,铜、锑、铋等元素部分进入液相,调节溶液pH值至3左右,使杂质形成砷锑铋沉淀物,由此产生一种复杂含铋锑碲铜砷废渣,具有巨大的回收利用价值。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类似复杂含铋锑碲铜砷物料的处理手段存在的主要特点及问题,研究从综合回收、吃干榨尽、经济环保的角度寻求从含铜、锑、铋、碲、砷复杂物料中综合回收的化学工艺,并选择经济实惠的化学试剂将有价金属元素分离富集,精炼为市场能够接受的标准产品,达到经济、环保的工业化生产目标。回收碲的工业生产技术条件为:浸出过程中最佳的游离碱度为40g/L,反应最佳温度选择80℃,反应时间2h,液固比为4,净化过程硫化钠加入系数以1.3为宜,碲浸出率90.18%。回收铋的工业生产技术条件为:浸出过程选择内衬钛反应釜,控制反应酸度110g/L,Cl~-浓度130g/L,溶液液固比4:1,温度80℃,减速机搅拌2h,铋浸出率可达90.15%。回收锑的工业生产技术条件为:浸出过程控制反应氢氧化钠浓度25g/L,硫化钠浓度170g/L,溶液液固比5:1,温度95℃,减速机搅拌2h,锑浸出率可达91.25%。回收铜砷的处理工艺为:将废液中的铜、砷转化为适合现有生产线的原料,工艺条件为:以工业硫化钠作为沉降试剂对废水中铜砷进行固化沉降,控制终点ORP在200-300 mv,铜、砷沉降率在98%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58
【图文】:

全流程,回收工艺,原子荧光分析


序号6 原子荧光分析仪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8 原子荧光分析仪9 电热鼓风干燥箱1011.2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2.1全流程回收工艺第 2 章 实验名称 型号/规格AFS—9120 北京吉天仪器厂AA-6300C 日本岛津AFS-8220 北京吉天仪器厂101C-2B 上海广兴仪器有限公司反应槽 容量 15m3 非标制作压滤机 耐酸/碱/盐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中大·贝莱特生产厂家贝莱特有限公司

回收流程,有价元素


处理复杂含铋锑碲铜砷物料中的有价元素工艺情况合回收工艺路线用。理工艺的原理及流程的分离和提纯精制浸出分离元素进行除杂处理过程主要原理如下第 2 章 实验处理复杂含铋锑碲铜砷物料中的有价元素,本研究工艺情况,设计了一整套回收工艺流程(见图 2-1合回收工艺路线。在本工艺流程中,有价元素得到的分离和提纯精制,课题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工艺浸出分离,并对照 4N 精碲产品标准中对杂质元素的元素进行除杂处理,以满足电积法生产 4N 精碲的要过程主要原理如下。本研究1)有价元素得到课题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工艺,精碲产品标准中对杂质元素的精碲的要

回收流程,全流程


: NaNa: NaTeO极:TeO极:4OH的碲收率工艺的原理及流程回收研究艺,流程及主要原理如下第 2 章 实验2PbO2+ 2H2O + Na2S = PbS↓ + 4NaOH2CuO2+ 2H2O + Na2S = CuS↓ + 4NaOH2TeO3+ H2SO4= TeO2+Na2SO4+ H2O2+ 2NaOH = Na2TeO3+ H2O32-+ H2O + 4e = Te↓ + 6OH--- 4e = 2H2O + O2的碲收率、品位进行控制参数优化,实现全流程回收研究,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课题流程及主要原理如下。实现全流程课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代娣;蒋朝金;杨跃新;邓涛;;从铋渣中回收铜铋实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6年06期

2 陈国强;曹建国;汪卫东;张复加;朱灿;;冶炼废水中硫化物的处理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5年S2期

3 杨慧芬;张莹莹;王传龙;谭海伟;孟家乐;;沉淀法回收氧化酸浸—络合法浸出液中的锑和铜[J];金属矿山;2015年10期

4 金自文;沈晋华;王爱荣;;提高铜阳极泥中碲回收率的工艺优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年25期

5 胡一平;;铜阳极泥处理工艺的选择[J];云南冶金;2015年04期

6 刘金铭;;从铋渣中回收铋的生产实践[J];湖南有色金属;2015年04期

7 贾辉;王兴;崔家友;侯绍彬;林浩;;从铅阳极泥中湿法提取铋、锑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2014年05期

8 董z丫

本文编号:2804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804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