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包热状态的钢水温度补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8 03:27
本课题以某钢厂250t钢包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钢包热循环过程中空包传搁阶段、出钢装钢阶段以及满包传搁阶段的传热模型,运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分析了不同的钢包热状态对其温度分布以及钢水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首先,根据钢包的结构与实际材料组成,通过边界条件及相关物性参数的确定,结合现场钢包热状态的具体工艺条件建立了钢包三维传热模型。其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不同热状态的钢包在空包传搁阶段、出钢装钢阶段以及满包传搁阶段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钢包的温度分布及钢水温度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A类钢包:钢水在出钢装钢阶段、满包传搁阶段的温降速率分别是12℃/min、1.41℃/min;B类钢包:钢水在出钢装钢阶段、满包传搁阶段的温降速率分别是10.1℃/min、1.31℃/min;C类钢包:钢水在出钢装钢阶段、满包传搁阶段的温降速率分别是7.8℃/min、1.12℃/min;底部冷钢余量:钢包包底平均每增加1t冷钢,就会造成A类钢包、B类钢包、C类钢包内钢水温度分别下降3.6℃、3.4℃以及3℃;钢包工作层厚度:钢包工作层厚度每减少10mm就会造成钢水温度多...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包传热模型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拟软件的介绍
1.3.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及原理
1.3.2 FLUENT软件介绍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钢包热状态数值模拟
2.1 钢包热状态与精炼前钢包运转过程分析
2.2 钢包传热模型的建立
2.2.1 模型假设条件
2.2.2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3 出钢装钢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4 满包传搁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5 初始与边界条件
2.2.6 结构与物性参数的选择
2.3 钢包传热模型的FLUENT数值求解
2.3.1 建立钢包几何模型
2.3.2 网格划分及物性参数的施加
2.3.3 加载及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包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A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1.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1.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1.3 满包传搁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2 B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2.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2.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2.3 满包传搁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3 C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3.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3.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3.3 满包传搁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钢包热状态的钢水温度补偿模型设计
4.1 钢水温度补偿模型结构与功能
4.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
4.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1.3 温度补偿模型界面设计
4.1.4 系统功能的实现
4.2 现场试验
4.3 模型计算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S模式与B/S模式的对比分析[J]. 刘烨.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0)
[2]钢包底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J].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何平显,陈荣荣. 冶金能源. 2004(04)
[3]实时数据库在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彭后萍,江竹轩,高春光,林志展,汪欢欢.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4(05)
[4]连铸中间包盖板的研制[J]. 党玉春. 钢铁钒钛. 2002(02)
[5]攀钢连铸钢包热循环的现状与分析[J]. 李里,周瑞和,薛念福,裴有才,王德魁. 钢铁钒钛. 2002(01)
[6]LF炉精炼过程钢水温度预报技术[J]. 武拥军,姜周华,姜茂发. 东北大学学报. 2002(03)
[7]抚钢炼钢厂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J]. 王明林,刘浏,何平. 钢铁. 2002(03)
[8]宝钢炼钢厂300t整体钢包热循环实测研究[J]. 吴晓东,刘青,徐安军,田乃媛,职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1(05)
[9]37Mn5连铸钢水的温降规律[J]. 吴扣根,倪伟,洪新,蒋国昌. 钢铁研究学报. 2001(05)
[10]60t钢包的传热分析[J]. 李晶,傅杰,周德光,张志成,黄成钢. 特殊钢. 2001(04)
硕士论文
[1]LF炉精炼过程钢水温度预测模型[D]. 陈跃峰.重庆大学 2007
[2]钢包热循环过程热状态的数学模拟[D]. 李里.重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5244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包传热模型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数值计算方法及模拟软件的介绍
1.3.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及原理
1.3.2 FLUENT软件介绍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钢包热状态数值模拟
2.1 钢包热状态与精炼前钢包运转过程分析
2.2 钢包传热模型的建立
2.2.1 模型假设条件
2.2.2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3 出钢装钢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4 满包传搁阶段钢包数学模型
2.2.5 初始与边界条件
2.2.6 结构与物性参数的选择
2.3 钢包传热模型的FLUENT数值求解
2.3.1 建立钢包几何模型
2.3.2 网格划分及物性参数的施加
2.3.3 加载及求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包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3.1 A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1.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1.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1.3 满包传搁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2 B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2.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2.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2.3 满包传搁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3 C类钢包的温度场模拟结果与分析
3.3.1 空包传搁阶段钢包包衬温度分布
3.3.2 装钢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3.3 满包传搁阶段包衬温度分布与钢水温度变化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钢包热状态的钢水温度补偿模型设计
4.1 钢水温度补偿模型结构与功能
4.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
4.1.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1.3 温度补偿模型界面设计
4.1.4 系统功能的实现
4.2 现场试验
4.3 模型计算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S模式与B/S模式的对比分析[J]. 刘烨.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0)
[2]钢包底温度场和应力场数值模拟[J]. 王志刚,李楠,孔建益,李友荣,何平显,陈荣荣. 冶金能源. 2004(04)
[3]实时数据库在生产过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彭后萍,江竹轩,高春光,林志展,汪欢欢.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4(05)
[4]连铸中间包盖板的研制[J]. 党玉春. 钢铁钒钛. 2002(02)
[5]攀钢连铸钢包热循环的现状与分析[J]. 李里,周瑞和,薛念福,裴有才,王德魁. 钢铁钒钛. 2002(01)
[6]LF炉精炼过程钢水温度预报技术[J]. 武拥军,姜周华,姜茂发. 东北大学学报. 2002(03)
[7]抚钢炼钢厂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J]. 王明林,刘浏,何平. 钢铁. 2002(03)
[8]宝钢炼钢厂300t整体钢包热循环实测研究[J]. 吴晓东,刘青,徐安军,田乃媛,职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1(05)
[9]37Mn5连铸钢水的温降规律[J]. 吴扣根,倪伟,洪新,蒋国昌. 钢铁研究学报. 2001(05)
[10]60t钢包的传热分析[J]. 李晶,傅杰,周德光,张志成,黄成钢. 特殊钢. 2001(04)
硕士论文
[1]LF炉精炼过程钢水温度预测模型[D]. 陈跃峰.重庆大学 2007
[2]钢包热循环过程热状态的数学模拟[D]. 李里.重庆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55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05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