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干法除尘高炉煤气的管道腐蚀机理与防护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8:18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是先进的煤气除尘工艺,因其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在国内外钢铁企业中备受青睐,为企业带来了可观效益。然而,随着这一工艺的广泛推广应用,企业在获取节能减排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高炉煤气管道快速腐蚀的问题。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干法除尘高炉煤气的酸性气氛引起的。为了缓解腐蚀、降低成本,生产实际中往往采取喷碱液的方式防腐,然而该措施是以牺牲干法除尘的节能效益为代价的。可见,高炉煤气管道的腐蚀已经成为制约干法除尘技术进一步推广的技术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主要在腐蚀机理、原因、关键影响因素及防腐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从深层次上探讨了高炉煤气管道腐蚀的机理。通过现场调研,确定了高炉煤气管道腐蚀的现象、位置及规律;通过采样和化学分析,确定了引起高炉煤气管道腐蚀的元素;通过分析干法除尘工艺流程,探讨了干法除尘煤气管道腐蚀的机理。(2)从根本上分析了露点腐蚀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通过高炉煤气的特性分析,确定了其露点温度;通过高炉煤气管道的传热分析,研究了冷凝水析出量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高炉煤气中氯的传质扩散分析,研究了冷凝水中氯离子浓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3)从实...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干法除尘高炉煤气的管道腐蚀机理与防护对策研究


高炉煤气管道内壁点腐烛Fig.2.1BFGpipelineinternalpunctuatecorrosion

定位螺栓,缝隙,仪表,晶间


最易引发缝隙腐烛,所以,该钢厂高炉煤气管道上法兰连接处、螺栓连接处、以及波纹管连接处腐烛最为迅速。如图2.2所示。- .... ... ........ s: ■-'mi; . .. -:?■?“ liiillB图2.2被缝隙腐烛的仪表定位螺栓(DN12)Fig. 2.2 Be crevice corroded instrument positioning bolt(DN12)(3)晶间腐烛晶间腐烛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烛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粒边界或晶界附近发生腐-13-

不锈钢波纹管,晶间腐蚀


很好地解决腐烛问题,净气高温段的补偿器在晶间腐烛的作用下,受到应力影响,引发了应力腐烛爆裂,险些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如图2.3所示。I. ’图2.3不锈钢波纹管上的晶间腐蚀Fig. 2.3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of stainless steel bellows(4)应力腐烛开裂应力腐烛开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SCO是指受一定拉伸应力作用的金属材料在某些特定的介质中,由于腐烛介质和应力的协同作用而发生的脆性断裂显现。通常在某种特定的腐烛介质中,材料在不受应力时腐烛甚微;而受到一定的拉伸应力时(可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使是延展性很好的金属也会发生脆性断裂。一般这种断裂事先没有明显的征兆,因而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常见的SCC包括氨脆、碱脆、硝脆、不锈钢氯脆等。该钢厂2#高炉DN2200大拉杆奥氏体不锈钢波纹补偿器上波纹处曾发生SCC事故,如图2.4所示。高炉煤气中cr形成了奥氏体不诱钢腐烛的介质环境,波纹膨胀节在工作时,在压力和位移补偿作用下,应力水平相当高,波峰和部分波谷的局部基本在塑性范围内工作,尤其是波峰处于拉应力状态,引起局部电化学腐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发电在首钢迁钢公司中的应用[J]. 徐迎超,阎波,樊泳,崔合群,周玉磊.  冶金动力. 2012(01)
[2]高炉煤气干法除尘中煤气管道快速腐蚀问题探讨[J]. 杨镇.  世界钢铁. 2010(05)
[3]高炉煤气管道防腐研究[J]. 李志峰,张宁国,王瑞真.  莱钢科技. 2010(04)
[4]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管道腐蚀机理的研究与防护[J]. 高致远,梁丽萍,刘志强.  冶金动力. 2008(04)
[5]简析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途径[J]. 舒型武.  冶金能源. 2008(03)
[6]中国钢铁产业转型之路[J]. 董彦.  中国报道. 2008(03)
[7]梅山铁矿低品位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 许元清,耿新宇.  矿业快报. 2007(12)
[8]干法除尘高炉煤气腐蚀问题探讨[J]. 党东红,郜来森.  冶金动力. 2007(06)
[9]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发展现状及宝钢应用前景[J]. 田敬龙.  冶金能源. 2007(05)
[10]高炉煤气中酸性气体分析及应对措施[J]. 刘长云.  上海煤气. 2007(03)



本文编号:3253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253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