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粉置换法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银的试验和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06:33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金银的非氰提取技术不断革新。其中,硫代硫酸盐法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替代氰化法的提金工艺,具有无毒、浸金速度快、对杂质不敏感等优点。但是,国内外始终缺乏一种能够经济高效地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金银的方法。置换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怎样降低还原金属的过度消耗以及有效抑制贵液中铜的共沉淀现象,是该法应用于实际所面临的两大重要难题。本论文在无氨硫代硫酸盐浸出体系中探究了锌粉置换银的可行性。条件试验主要考察了[Zn]/[Ag]摩尔比、置换时间、反应温度、溶液溶解氧、pH等对银置换效果、铜共沉淀以及锌粉消耗规律的影响。对较佳条件下的锌粉置换渣进行了SEM-EDS、EPMA、XRD、XPS等检测分析,确定了置换渣中的化学组成。锌粉的置换研究表明,置换过程中锌粉的消耗主要受其用量、置换时间、溶液溶解氧的影响。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Zn]/[Ag]摩尔比4:1、置换时间20min、反应温度298K、溶液溶解氧浓度小于0.2 mg/L、pH 8.6、转速400 r/min的条件下置换效果较为理想。在此条件下,银的回收率可达99.44%,贵液中的银基本已被完全回收,铜置换率为49.2...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装置示意图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锌粉置换法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银的试验研究36pH为8.6时铜置换率升高,贫液中锌含量下降。为了检测pH为12.6的条件下,贵液中产生的沉淀的化学组成,推测沉淀的产生过程,分别做了以下对比试验:试验1:向50mL0.048mol/L的CuSO4溶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试验2:向50mL0.048mol/L的CuSO4和0.12mol/L的Na2S2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试验3:向50mL浸出贵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调节pH值后各试验溶液颜色对比如下图所示:图3.5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溶液颜色对比图Fig.3.5Comparisonofsolutioncolorunderdifferenttestconditions由图3.5可以发现:试验1中,只含有CuSO4的溶液,当pH到达12.6时溶液中产生了大量蓝色Cu(OH)2沉淀;试验2中,溶液中同时存在CuSO4和Na2S2O3存在的情况下,当pH到达12.6时溶液中生成了类似的砖红色沉淀;对比试验2,发现试验2和试验3中溶液颜色基本相同,且都存在类似的砖红色沉淀沉淀。由此推测,之所以在pH为12.6的环境中,浸出贵液中没有发现Cu(OH)2蓝色沉淀,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的Na2S2O3还原了Cu(OH)2,生成了一种新的沉淀物。为探究沉淀物的化学组成,对试验3产生的沉淀渣经过滤真空干燥后进行了XRD检测。分析结果如图3.6所示。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锌粉置换法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银的试验研究38示。图3.7不同锌材料置换前后的形貌对比图Fig.3.7Comparisonoftopographybeforeandafterreplacementofdifferentzincmaterials图3.7可以看出,锌粉原样为深灰色,锌片为灰白色。置换后,锌粉置换渣为黑色和褐色相间的粉末,初步判断这是由于置换渣中含有大量的银、铜、锌单质以及其部分硫化物所形成的,而且置换渣的量较多,说明贵液中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被置换沉淀下来。锌片置换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片状置换渣,随着时间的推移,置换渣从锌片表面脱落,置换结束时,仍有一层厚厚的置换渣覆盖在其表面。对各锌材料的置换贫液进行了化验,得到的置换效果见表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代硫酸盐浸银过程中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分析[J]. 蒋培军,崔毅琦,谢贤,何建,姚孟齐.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05)
[2]锌粉置换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试验研究[J]. 王杰,张覃,李先海,沈智慧,叶军建. 矿冶工程. 2016(03)
[3]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研究进展[J]. 韩彬,童雄,谢贤,杨波. 矿产综合利用. 2015(03)
[4]氯酸钠浸出金的工艺研究[J]. 张富建. 新疆有色金属. 2014(05)
[5]硫代硫酸盐浸金现状与发展[J]. 钟晋,胡显智,字富庭,余洪. 矿冶. 2014(02)
[6]从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研究现状[J]. 孟奇,崔毅琦,童雄,王凯,严永谋. 矿冶. 2013(04)
[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铜粉置换硫代硫酸盐金的影响[J]. 王治科,李娟,李永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03)
[8]非氰浸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钟俊. 黄金科学技术. 2011(06)
[9]树脂矿浆法提金工艺研究及应用[J]. 杨新华,李涛,王书春,孙敏哲. 黄金科学技术. 2011(01)
[10]置换法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的研究[J]. 缪爱园,李志健,彭涛,迟金娟,胡慧. 黄金. 2011(02)
博士论文
[1]连多硫酸盐对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 聂彦合.昆明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锌粉置换法回收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的研究[D]. 刘琳.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辉银矿无氨硫代硫酸盐法浸出机理研究[D]. 张帅.江西理工大学 2016
[3]云南一种金矿硫代硫酸盐提金试验研究[D]. 钟晋.昆明理工大学 2013
[4]置换法回收硫脲和硫代硫酸盐中的金[D]. 李永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金的分析及回收[D]. 赖才书.昆明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5938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装置示意图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锌粉置换法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银的试验研究36pH为8.6时铜置换率升高,贫液中锌含量下降。为了检测pH为12.6的条件下,贵液中产生的沉淀的化学组成,推测沉淀的产生过程,分别做了以下对比试验:试验1:向50mL0.048mol/L的CuSO4溶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试验2:向50mL0.048mol/L的CuSO4和0.12mol/L的Na2S2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试验3:向50mL浸出贵液中滴加一定量10%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12.6。调节pH值后各试验溶液颜色对比如下图所示:图3.5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溶液颜色对比图Fig.3.5Comparisonofsolutioncolorunderdifferenttestconditions由图3.5可以发现:试验1中,只含有CuSO4的溶液,当pH到达12.6时溶液中产生了大量蓝色Cu(OH)2沉淀;试验2中,溶液中同时存在CuSO4和Na2S2O3存在的情况下,当pH到达12.6时溶液中生成了类似的砖红色沉淀;对比试验2,发现试验2和试验3中溶液颜色基本相同,且都存在类似的砖红色沉淀沉淀。由此推测,之所以在pH为12.6的环境中,浸出贵液中没有发现Cu(OH)2蓝色沉淀,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的Na2S2O3还原了Cu(OH)2,生成了一种新的沉淀物。为探究沉淀物的化学组成,对试验3产生的沉淀渣经过滤真空干燥后进行了XRD检测。分析结果如图3.6所示。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锌粉置换法从硫代硫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银的试验研究38示。图3.7不同锌材料置换前后的形貌对比图Fig.3.7Comparisonoftopographybeforeandafterreplacementofdifferentzincmaterials图3.7可以看出,锌粉原样为深灰色,锌片为灰白色。置换后,锌粉置换渣为黑色和褐色相间的粉末,初步判断这是由于置换渣中含有大量的银、铜、锌单质以及其部分硫化物所形成的,而且置换渣的量较多,说明贵液中有大量的金属离子被置换沉淀下来。锌片置换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片状置换渣,随着时间的推移,置换渣从锌片表面脱落,置换结束时,仍有一层厚厚的置换渣覆盖在其表面。对各锌材料的置换贫液进行了化验,得到的置换效果见表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硫代硫酸盐浸银过程中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分析[J]. 蒋培军,崔毅琦,谢贤,何建,姚孟齐.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7(05)
[2]锌粉置换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试验研究[J]. 王杰,张覃,李先海,沈智慧,叶军建. 矿冶工程. 2016(03)
[3]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研究进展[J]. 韩彬,童雄,谢贤,杨波. 矿产综合利用. 2015(03)
[4]氯酸钠浸出金的工艺研究[J]. 张富建. 新疆有色金属. 2014(05)
[5]硫代硫酸盐浸金现状与发展[J]. 钟晋,胡显智,字富庭,余洪. 矿冶. 2014(02)
[6]从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回收金的研究现状[J]. 孟奇,崔毅琦,童雄,王凯,严永谋. 矿冶. 2013(04)
[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铜粉置换硫代硫酸盐金的影响[J]. 王治科,李娟,李永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03)
[8]非氰浸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 钟俊. 黄金科学技术. 2011(06)
[9]树脂矿浆法提金工艺研究及应用[J]. 杨新华,李涛,王书春,孙敏哲. 黄金科学技术. 2011(01)
[10]置换法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的研究[J]. 缪爱园,李志健,彭涛,迟金娟,胡慧. 黄金. 2011(02)
博士论文
[1]连多硫酸盐对硫代硫酸盐浸金过程的影响及调控研究[D]. 聂彦合.昆明理工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锌粉置换法回收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的研究[D]. 刘琳.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辉银矿无氨硫代硫酸盐法浸出机理研究[D]. 张帅.江西理工大学 2016
[3]云南一种金矿硫代硫酸盐提金试验研究[D]. 钟晋.昆明理工大学 2013
[4]置换法回收硫脲和硫代硫酸盐中的金[D]. 李永芳.河南师范大学 2012
[5]硫代硫酸盐浸金溶液中金的分析及回收[D]. 赖才书.昆明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5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25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