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选矿二系列磨矿细度的工艺改进
发布时间:2021-09-11 16:50
磨矿细度是指磨矿产品的粗细程度,入选颗粒的大小直接影响浮选指标的高低。通过对直线振动筛筛网的筛孔尺寸、球磨机补加钢球直径大小、球磨机钢球补加制度、旋流器给矿压力的大小这些影响磨矿细度的相关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选矿二系列的磨矿细度,为降低尾矿含铜提供合适的入选原矿。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措施确实可行。
【文章来源】:铜业工程.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旋流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给矿压力是影响旋流器分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给矿压力,可以增大矿浆流速,物料所受离心力增大,可以提高分级效率和底流浓度,但通过增大压力来降低分级粒度收效甚微,动能消耗却大幅度增加,旋流器整体特别是底流嘴磨损更加严重。因此不能单纯的提高输送泵的变频,而是要确保输送泵的平稳输出。由于泵电机的电流值反应了泵的输出压力,我们通过调整变频器的参数,使的泵的电流处于较平稳状态,从而达到稳定给矿压力的目的。我们选取连续3小时输送泵的电流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通过稳定给矿压力,提高了旋流器分级效率,使得控制分级旋流器溢流-325目含量从78.4%提高到了81.1%,提高了2.7个百分点,如表4。
磨矿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磨矿介质、磨矿环境以及入磨物料等因素都会对磨矿产品的表面形状、性质和分选行为产生影响[2]。磨矿细度是指磨矿产品的粗细程度。一般以小于200目(小于0.074mm)矿粒的质量分数(%)表示。不同矿石有不同磨矿细度要求。适宜的磨矿细度,一般应根据矿石的嵌布特性,经试验确定或通过生产实践加以验证。泡沫浮选是贵冶选矿车间的主要选矿方法和途径,矿浆中颗粒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浮选指标的高低,入浮颗粒太粗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不高,从而使精矿品位降低,同时由于颗粒太大不易被泡沫浮起,最终造成目的矿物回收率低下[3-4];入浮颗粒太细会导致浮选药剂的选择性降低,不仅会造成精矿品位的低下,还会大大增加浮选药剂的用量[5-7]。选矿车间二系列磨矿细度的设计值是-325目(0.045mm)的粒级含量占全部粒级的80%以上,但是这些年车间磨矿细度实际情况是-325目占比一直徘徊在78%左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一些技术改进来提高-325目粒级的含量。4 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碎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肖庆飞,康怀斌,肖珲,詹信顺,吴启明,洪建华,张红华. 铜业工程. 2016(01)
[2]超细硅酸锆磨矿工艺优化与节能[J]. 韩晖,蒋学鑫,苏宪君,宋在芝. 中国粉体技术. 2010(05)
[3]试论我国钼矿选矿方法及研究现状[J]. 聂琪. 云南冶金. 2010(02)
[4]电炉渣回收铜技术的生产实践[J]. 王国红. 铜业工程. 2007(02)
[5]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 杜茂华,周平,段希祥.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07(02)
本文编号:3393363
【文章来源】:铜业工程. 2020,(05)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旋流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给矿压力是影响旋流器分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给矿压力,可以增大矿浆流速,物料所受离心力增大,可以提高分级效率和底流浓度,但通过增大压力来降低分级粒度收效甚微,动能消耗却大幅度增加,旋流器整体特别是底流嘴磨损更加严重。因此不能单纯的提高输送泵的变频,而是要确保输送泵的平稳输出。由于泵电机的电流值反应了泵的输出压力,我们通过调整变频器的参数,使的泵的电流处于较平稳状态,从而达到稳定给矿压力的目的。我们选取连续3小时输送泵的电流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通过稳定给矿压力,提高了旋流器分级效率,使得控制分级旋流器溢流-325目含量从78.4%提高到了81.1%,提高了2.7个百分点,如表4。
磨矿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磨矿介质、磨矿环境以及入磨物料等因素都会对磨矿产品的表面形状、性质和分选行为产生影响[2]。磨矿细度是指磨矿产品的粗细程度。一般以小于200目(小于0.074mm)矿粒的质量分数(%)表示。不同矿石有不同磨矿细度要求。适宜的磨矿细度,一般应根据矿石的嵌布特性,经试验确定或通过生产实践加以验证。泡沫浮选是贵冶选矿车间的主要选矿方法和途径,矿浆中颗粒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浮选指标的高低,入浮颗粒太粗有用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不高,从而使精矿品位降低,同时由于颗粒太大不易被泡沫浮起,最终造成目的矿物回收率低下[3-4];入浮颗粒太细会导致浮选药剂的选择性降低,不仅会造成精矿品位的低下,还会大大增加浮选药剂的用量[5-7]。选矿车间二系列磨矿细度的设计值是-325目(0.045mm)的粒级含量占全部粒级的80%以上,但是这些年车间磨矿细度实际情况是-325目占比一直徘徊在78%左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一些技术改进来提高-325目粒级的含量。4 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碎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肖庆飞,康怀斌,肖珲,詹信顺,吴启明,洪建华,张红华. 铜业工程. 2016(01)
[2]超细硅酸锆磨矿工艺优化与节能[J]. 韩晖,蒋学鑫,苏宪君,宋在芝. 中国粉体技术. 2010(05)
[3]试论我国钼矿选矿方法及研究现状[J]. 聂琪. 云南冶金. 2010(02)
[4]电炉渣回收铜技术的生产实践[J]. 王国红. 铜业工程. 2007(02)
[5]精确化装补球方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 杜茂华,周平,段希祥.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2007(02)
本文编号:3393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39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