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低放射性氧化铝赤泥地聚物制备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21: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我国氧化铝工业排放大量的赤泥固体废弃物,这些赤泥不仅侵占土地,还对水源、空气、土壤造成污染。现阶段我国对赤泥的应用主要在建筑材料生产、有价金属回收等领域,但这些领域应用都因赤泥品质差别大、放射性高、碱性强等特性,导致赤泥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本文通过对赤泥不同活化方式、不同激发剂激发效果和掺合料组成研究,制备出具有一定强度的赤泥地聚物。然后分析赤泥地聚物微观形貌和聚合成机理,并对比普通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指标,分析赤泥地聚物水泥性能指标,为赤泥地聚物工业化应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赤泥热活化和机械活化的研究得出:赤泥热活化可以提高其活性,700℃下煅烧3小时活性指数最高,达0.81,比未活化赤泥活性指数提高19%;活化后赤泥中Si–O和Al–O发生断键,聚合度降低,更容易发生解聚反应,在700℃时,结构处于亚稳定状态,活性较高;机械活化进一步提高赤泥活性,在研磨15分钟时粒径最小,平均粒径为3.64μm,此时活性指数提高到0.83。(2)通过对水玻璃、生石灰、石膏三种激发剂的碱激发效果,高炉矿渣粉和偏高岭土掺合料组成配比的优选,制备出在... 

【文章来源】:中原工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低放射性氧化铝赤泥地聚物制备机制研究


赤泥大量排放

赤泥,堆存,难题


图 1.1 赤泥大量排放 图 1.2 赤泥大量堆存赤泥的处理一直是工业生产的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处理排放赤泥方法建赤泥堆场(如图 1.2)。但是这样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具体影响如下:(1)侵占土地,浪费资源大量赤泥的产生,带来是赤泥的堆存问题。无论是固定堆存还是筑坝堆存都据大量的土地和农田,这不仅带来巨额的堆存维护费用,而且随着赤泥的增多容易造成溃坝事故(如图 1.3)。据了解河南中铝集团 2012 年组建赤泥第五堆

赤泥,堆存,粉尘飞扬,农田


大量排放 图 1.2 赤泥大量直是工业生产的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处理图 1.2)。但是这样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具地,浪费资源生,带来是赤泥的堆存问题。无论是固定堆存还农田,这不仅带来巨额的堆存维护费用,而且随故(如图 1.3)。据了解河南中铝集团 2012 年组场维护费用就超过 8000 万元,随着赤泥的增加加,将给氧化铝生成带来巨大成本支出[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赤泥的综合利用现状分析[J]. 包惠明,傅涛.  矿产综合利用. 2018(05)
[2]煤矸石的机械-热复合活化研究[J]. 郭丽君,李超,赵亮,张翠红.  应用化工. 2018(08)
[3]氧化铝赤泥放射性及其屏蔽机制研究现状[J]. 海然,刘俊霞,李建伟.  无机盐工业. 2016(09)
[4]硫酸氢钠对黄河泥沙工程特性的改性及机理研究[J]. 刘俊霞,刘明清,杨延娟,张磊.  建筑材料学报. 2017(02)
[5]沸石对赤泥水泥砂浆强度及放射性的影响研究[J]. 王晓,田崇霏,罗忠涛,杨久俊.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6(01)
[6]热活化对赤泥物相及活性的影响[J]. 杨芳,韩涛,靳秀芝,王慧奇,杨学腾,沈泽坤.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5(02)
[7]地聚物胶凝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现状[J]. 简家成,刘峥,杨宏斌,刘丽荣,虞爱平.  矿产综合利用. 2014(03)
[8]烧结法赤泥资源特性分析[J]. 李建伟,杨久俊,王晓,张茂亮,韩玉芳,罗忠涛.  无机盐工业. 2013(03)
[9]赤泥负载铈吸附剂对废水中氟的吸附性能研究[J]. 马淞江,罗道成.  水处理技术. 2013(01)
[10]赤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力学性能及其放射性研究[J]. 杨久俊,张磊,侯雪洁,王雪平.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拜耳法赤泥活化预处理制备地聚物及形成强度机理研究[D]. 叶楠.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磷酸镁水泥固化中低放射性废物研究[D]. 赖振宇.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赤泥地聚合物制备技术及耐久性试验研究[D]. 展光美.中国矿业大学 2016
[2]从富矿赤泥中提取钪、钛的研究[D]. 杨志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地质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评价的研究[D]. 陈晓堂.郑州大学 2008
[4]新型地聚合物基建筑材料的研究[D]. 吴静.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拜耳法赤泥活化制备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研究[D]. 付凌雁.昆明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50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