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山西太岳山针叶林土壤肥力随林龄和营林措施变化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7:23
【摘要】:本研究以6种林分类型(40年油松人工纯林、40年油松间伐人工纯林、60年油松人工纯林、80年油松人工纯林、40年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40年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6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分析,得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生物性质状况,包括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全氮、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10种指标,并依托不同的类型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森林的经营、发展以及森林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结果如下:间伐措施使得油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容重增加。间伐后的油松林,其表层土壤养分(全氮、硝态氮、有机碳、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全氮、硝态氮、有机碳等指标在0-10cm 土层均显著提升,其中增幅最大的铵态氮含量为61.3%,增幅最小的速效钾含量为6.1%,仅全磷含量降低,间伐林在0-10cm 土层的全磷含量比未间伐样地下降约15.8%,在10-20cm 土层下降约17.5%。未间伐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高于未间伐林,油松间伐纯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533,未间伐林为0.467。由此可见,油松间伐林的土壤肥力状况更优。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40年油松人工林60年油松人工林80年油松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大小排序为:60年油松人工林80年油松人工林40年油松人工林。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部分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0-10cm、10-20cm、20-30cm 土层的铵态氮随着林龄的递增分别增加 77.78%和 20.16%、82.20%和5.50%、38.53%和 25.97%,0-10cm 土层中的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显著增大,多数化学性质存在明显的表聚性。在0-10cm 土层中,各林龄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碳(MBC)含量差异不显著,而80年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微生物氮(MBN)含量显著高于40和60年油松人工林,为55.17 mg·kg-1,在10-20cm 土层中,80年林龄油松人工林的MBC和MBN含量均高于40和60年油松人工林,分别为231.49 mg·kg-1和36.08 mg·kg-1,其中MBN含量具有显著差异。40年油松纯林、60年油松纯林和80年油松纯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为0.363、0.500和0.568,由此可见,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土壤肥力评价指数逐渐提高不同林型人工林表层土壤含水率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容重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全氮、有机碳、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在油松落叶松混交林土壤中的含量最高,在油松纯林中的含量最低。硝态氮含量总体的趋势是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油松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和油松落叶松混交林两种林分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显著大于落叶松纯林。MBC含量的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落叶混交林,在0-20cm土层,三种林分MBN含量排序为:落叶松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落叶混交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落叶松混交林(SQI=0.53)落叶松纯林(SQI=0.48)油松纯林(SQI=0.40),由此可见油松落叶松混交林的土壤综合肥力最优,其次为落叶松纯林,最次为油松纯林。
【图文】:

经营措施,土壤养分,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则是未间伐油松人工林显著大于间伐油松林。在0-20cm邋土逡逑层两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所以在趋势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皆为间伐逡逑林高于未间伐林(图3-3)。逡逑A逦□间伐□朱间伐逦B逦口间伐□未间伐逡逑300.00逦-I逦Ba逦,0()邋]邋Aa逡逑250.00逦?邋Ab逦40.00邋■逦Ba逡逑震口_-门_邋内 sp:r邋ft邋^逡逑Ii,50-00■邋m邋画邋_邋PlA逡逑ai-ll逦1邋1.邋1丨丨邋■逡逑0-10cm逦10-20cm逦0-lOcm逦10-20cm逡逑土层逦土层逡逑Soil邋layers逦Soil邋layers逡逑图3-3间伐与未间伐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逡逑16逡逑

油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


逦Management邋measures逦Management邋measures逡逑图3-2两种经营措施中各土壤养分的显著性比较逡逑Figure邋3-2邋Comparison邋of邋soil邋nutrients邋in邋two邋management邋measures.逡逑3.1.3间伐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逡逑在0-10cm邋土层,间伐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略微大于未间伐油松林,两者差逡逑异不显著,,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则是未间伐油松人工林显著大于间伐油松林。在0-20cm邋土逡逑层两者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所以在趋势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皆为间伐逡逑林高于未间伐林(图3-3)。逡逑A逦□间伐□朱间伐逦B逦口间伐□未间伐逡逑300.00逦-I逦Ba逦,0()邋]邋Aa逡逑250.00逦?邋Ab逦40.00邋■逦Ba逡逑震口_-门_邋内 sp:r邋ft邋^逡逑Ii,50-00■邋m邋画邋_邋PlA逡逑ai-ll逦1邋1.邋1丨丨邋■逡逑0-10cm逦10-20cm逦0-lOcm逦10-20cm逡逑土层逦土层逡逑Soil邋layers逦Soil邋layers逡逑图3-3间伐与未间伐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逡逑16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纪伟;孙光;罗遵兰;刘康;;汉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12期

2 吕真真;刘广明;杨劲松;刘洪强;李金彪;;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年06期

3 范少辉;赵建诚;苏文会;余林;严彦;;不同密度毛竹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2015年10期

4 赵其国;骆永明;;论我国土壤保护宏观战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年04期

5 王雪梅;柴仲平;毛东雷;杨雪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渭-库绿洲土壤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4期

6 刘广明;吕真真;杨劲松;李可晔;余世鹏;;基于主成分分析及GIS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7 赵伟红;康峰峰;韩海荣;赵金龙;高晶;于晓文;宋小帅;立天宇;;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次生林土壤理化特征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张继平;张林波;王风玉;刘伟玲;沃笑;;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化[J];土壤;2014年02期

9 郭汉清;张勇;李特;秦智通;;关帝山典型针叶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赵娜;孟平;张劲松;陆森;程志庆;;华北低丘山地不同退耕年限刺槐人工林土壤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进;土壤基质与凋落物分解互作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赵伟红;冀北辽河源山地典型森林群落土壤理化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赵娜;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郝建茹;采伐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朱建奎;山西太岳山地区森林土壤理化性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2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