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雨屏区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先武;;探究地表植被类型对流水速度、径流量的影响[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年23期
2 闫宝龙;赵清格;张波;李雅璐;赵鹏武;张昊;;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2期
3 周秋文;罗娅;苏维词;张军以;;基于多元信息的岩溶区植被类型信息快速提取方法构建[J];生态科学;2015年01期
4 刘玉梅;薛龙义;;不同植被类型区的退耕还林地块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5 黎国强;杨宇明;肖文;;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7年01期
6 胥晓;吴勇;廖咏梅;;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在地形上的分异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3期
7 黎国强;杨宇明;肖文;;滇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5期
8 李斌超;;大别山北部森林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对策[J];生态学杂志;1987年02期
9 周秀佳;马炜梁;刘永强;;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生态学杂志;1987年03期
10 陈树培;;中国的几种植被类型 (Ⅰ)热带雨林[J];生物学通报;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药静宇;王国印;李晨蕊;于海鹏;;不同区域典型植被类型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特征[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C];2016年
2 陈灵芝;;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高贤明;王巍;华日刚;黄远超;欧阳彦如;;河南省连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研究[A];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第二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王勇;杨瑞;;楠杆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涵养水源功能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C];2018年
5 董叶辉;南颖;;延边地区近十年来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彭代亮;刘良云;胡勇;刘玲玲;;基于GIMMS NDVI的亚欧大陆FPAR反演[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高贤明;王巍;李庆康;马克平;陈灵芝;;中国暖温带中部山区主要自然植被类型[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仕艳;原海红;宋菊萍;苏子清;宋江凡;;澜沧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生化特征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李良厚;范定臣;王晶;;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区植被类型布局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雷泽勇;刘心玲;周凤艳;王国臣;;章古台沙地主要植被类型下地被物特征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为国际植物学大会烙上“深圳印记”[N];深圳特区报;2017年
2 李晓丽 贾达明;退耕后 还林还是还草?[N];人民政协报;2001年
3 陈昌毓;甘肃黄土高原气候植被类型与生态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杰;黑河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剖面土壤水文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罗佳;武陵山区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水文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3 张鸽香;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付晓莉;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水、碳、氮、磷分布及有关过程对植被类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田琴;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及异养呼吸特征[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6 郭晓平;亚热带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7 陈晓燕;大青山前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和植被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黄玮;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中源头溪流可溶性有机碳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宁金魁;北京西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李香云;缙云山林地坡面径流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常军;华西雨屏区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苏敬媛;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养分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国靖;宁南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响应[D];宁夏大学;2018年
4 刘秋雨;三种典型植被类型下Biome-BGC生态过程模型与遥感观测LAI的数据同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陈思思;中国东部典型海岛植被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6 孙力;天山森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动态[D];新疆大学;2018年
7 谷宁;校园人工绿地不同植被类型雨水蓄滞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郭颖;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磷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9 刘雷;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官能团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苏宏伟;华西雨屏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8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2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