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类型与保护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22:42
【摘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公园包括二郎剑园区、鸟岛园区两个园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湖泊地貌景观。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资源丰富,地质遗迹资源典型。本文简要概述了青海湖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地质地貌特点等,分析了青海湖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动植物资源、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并对各类资源进行了简要概括。本文依据资源现状,概括总结出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现状和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青海湖目前存在公园定位模糊及发展目标不清晰、旅游经营方式粗放与旅游档次和品位偏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保护措施严重缺乏、标识系统陈旧混乱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及协调性差五个问题。综合青海湖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定位与建设开发目标,指导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开发的方向。提出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设想。确立了以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为主的地质遗迹资源景观和其他资源景观整合开发的策略,提升公园品质:确定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的范围和大小,并划分不同级别,采取分级别保护的原则;通过计算公园内的环境容量,得出目前青海湖地质公园二郎剑间区和沙岛园区距都处干开发初期,不需要控制游客人数;通过对地质公园标识系统和管理的规划,强化地质公园的科普作用;优化地质公园管理机构,有利于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分析研究,针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保护建议及开发建议,对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与青海湖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图文】:

青海湖,西海


青海湖地质公园位于藏北高原,行政区划上属于两州三县(海北藏族自治州逡逑的刚察、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地理坐标:东经99°25’一邋101邋°05',逡逑北纬36°28'—37°00S面积8977.51km2,其中青海湖水体面积约4300km2(图2-1邋)。逡逑^逦码朗岛青逦.,逦。S入青海青海湖国家逡逑鸟岛逦/逦地质公?逡逑\逡逑-逦,?,湖,,'、一邋f"、'逡逑图例逦.逦/逦({?逡逑'丨电南逦J逡逑刑灼a邋f?为丨:表.不件为RG界钬<?逡逑图2H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交通位置图逡逑舒海湖,历史悠久,古称“西海”,又称“仙海”等。藏语中“措温布”,逡逑和蒙语中的“库_诺尔”都足指青海湖。北魏(公元386-5S7年)以后,开始出逡逑现“哿海”的称呼。近代以来则出现青海湖之称。逡逑好拟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分,是一个新构造断陷逡逑湖,其形成T邋t新世、中更新III:。湖而而枳约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足我人、逡逑世界第:尺内陆咸水湖,P邋1992年进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逡逑9逡逑

青海湖,断裂构造,断裂带,裂陷槽


逑为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逡逑3个二级构造单元(图2-2),断裂构造以平行地层走向的逆冲断层为主。逡逑卜w.:\逡逑ifi邋\邋W海南山晚古生代-中生代这合裂陷槽逡逑块'逡逑?逦f邋4,逡逑图2-2青海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图逡逑2.邋2.邋2.邋2青海湖地区的断裂构造逡逑青海地区主要有三条大的断裂带(阁2-3):中祁连南缘断裂带、宗务隆山逡逑一青海南山断裂带和黑马河一达FI断裂。(1邋)中祁连南缘断裂:走向NWW-NW,逡逑倾向NE,倾角50°?70°,+:要活动时期为早古生代,晚中生代以来的活动对青逡逑海湖的形成有控制作用,沿此断裂符浅源地震发牛.及温泉卞成;(2)宗务隆山逡逑-青海南山断裂带:走向NWW,足卩消:湖一北淮阳人断裂带的W段,在青海湖逡逑南缘为|丨:断层性质,,形成j'WMt邋IX;期活动;(3)邋m马河一达口断裂,北逡逑起全告,向南过青海湖西缘与白丑一巴塘一中匈断裂相连,是青藏高原东北地K逡逑?条很重要的南北向断裂。地球物理资料表明该断裂具南北向重力梯级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9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小梅;;青海湖景区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10期

2 程驰;;基于地质遗迹的地质公园开发与保护——以香港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3 杨效忠;张捷;;基于生态自然观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3期

4 王同文;田明中;;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1期

5 李江敏;覃楚艳;柴海燕;;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何梅青;;对开发青海湖旅游产品的分析与探索[J];攀登;2006年04期

7 姚强;崔杰;沈军辉;;雷波马湖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8 韩艳洁;;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S1期

9 李晓琴,刘开榜,覃建雄;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7期

10 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萍;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辉;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湖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慧超;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令媛;基于地质遗迹保护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丽红;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金龙;生态思维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9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39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