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田还湖对西洞庭湖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8:57
【摘要】:西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泥沙的淤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区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大规模调整,人们在土地利用开发中取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环境压力,洪涝灾害频发。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政府根据水利规划,对西洞庭湖区积极实施“退田还湖”工程。 本文以西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利用转移矩阵,深入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研究区湿地资源变化特征,探讨这种变化的驱动机制,在Fragstats技术的支持下,对退田还湖工程实施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湿地景观的变化研究不但较好地反映其面积增减变化,从宏观上反映区域的变化,而且直观地显示了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反映其空间变化规律。 (2) Fragstats计算的景观指标能够较正确地反映西洞庭湖地区景观结构特征及变化,特别是它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景观指标,有利于我们从斑块类型、景观格局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对西洞庭湖景观变化研究。发现1996年到2009年间,西洞庭湖水域面积在持续变大。1996-2004年间,自然湿地由于人为的干扰,改变了原有的演替规律。2004-2009年间,湿地的变化受到泥沙淤积的影响仍然很大,但是退田还湖成果显著,湖泊面积继续增加,泥沙滩地和人工湿地退化严重,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策相符。
【图文】:
研究区概况况件位i是整个洞庭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湖交错,水域辽阔为湖,水落为洲”是其主要特征。湖区主要分布在汉寿县境内,市市,澄县,临澄县,安乡县,常德市主要是有一些河流分111048‘50,,一112016‘40,‘,北纬28049’50“~29008’50“,乡、南县接壤,西邻常德鼎城区,,南紧连汉寿县南部低山丘
研究区遥感图像处理与分类图4一 12009年西洞庭湖TM影像图4一2裁剪后2009年西洞庭TM影像Fig.4一 1LandsatTMimagesof2009inFig·4一 1LandsatTMimagesof2009inwest westXidongtinghuArea XidongtinghuArea 4.1.3图像增强处理(波段组合选取)遥感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地物光谱特征信息,但是在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时,仍然需要目视解译,因为这是最直观的分辨方法。而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就是选取最佳波段进行组合形成人眼易于分辨和提取信息的彩色。在进行波段选取时,要保证所选的3个波段的信息总量要尽量大,并且相关性要弱,目标地物要在这个波段组合上易于与其他地物区分。TM影像获取的西洞庭湖的光谱信息是该地各种光谱信息的综合反映。4波段 (0.78一0.90林m)对湿地和植被有特定的反射光谱,5波段(l,55一1.75林m)对于土壤的含水量有特定的光谱反射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901
本文编号:2640581
【图文】:
研究区概况况件位i是整个洞庭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湖交错,水域辽阔为湖,水落为洲”是其主要特征。湖区主要分布在汉寿县境内,市市,澄县,临澄县,安乡县,常德市主要是有一些河流分111048‘50,,一112016‘40,‘,北纬28049’50“~29008’50“,乡、南县接壤,西邻常德鼎城区,,南紧连汉寿县南部低山丘
研究区遥感图像处理与分类图4一 12009年西洞庭湖TM影像图4一2裁剪后2009年西洞庭TM影像Fig.4一 1LandsatTMimagesof2009inFig·4一 1LandsatTMimagesof2009inwest westXidongtinghuArea XidongtinghuArea 4.1.3图像增强处理(波段组合选取)遥感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地物光谱特征信息,但是在分析数据和提取信息时,仍然需要目视解译,因为这是最直观的分辨方法。而图像增强处理的目的就是选取最佳波段进行组合形成人眼易于分辨和提取信息的彩色。在进行波段选取时,要保证所选的3个波段的信息总量要尽量大,并且相关性要弱,目标地物要在这个波段组合上易于与其他地物区分。TM影像获取的西洞庭湖的光谱信息是该地各种光谱信息的综合反映。4波段 (0.78一0.90林m)对湿地和植被有特定的反射光谱,5波段(l,55一1.75林m)对于土壤的含水量有特定的光谱反射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BOUNLOM Vinliam,卞建民,林年丰;3S技术在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演变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景保,邓铬金;洞庭湖滩地围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年04期
3 蒋明康,周泽江,贺苏宁;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5 华润葵;李玉勤;;博斯腾湖芦苇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地理科学;1983年02期
6 汪爱华,张树清,何艳芬;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7 宋长春;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3年05期
8 王宪礼,胡远满,布仁仓;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9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10 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J];地理科学;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建;洞庭湖退垸还湖防洪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40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4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