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AM真菌与毛霉菌的互作在海滨盐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22:50
【摘要】:目前盐土资源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7%,而土地持续盐碱化在21世纪中叶将毁掉全球近一半适耕土地。我国各种类型的盐渍土总额接近1亿hm2,其中海滨盐土近0.2亿hm2,而滩涂盐土面积为300万hm2左右。土壤盐分会显著降低植物对矿质营养成分特别是磷元素的吸收,这是因为磷离子在盐土中较易与钙离子等阳离子结合并沉淀,以致无法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盐土中磷缺乏成为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然而,磷肥的大量、重复使用等不合理措施不仅导致盐土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成本居高不下,还会因干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最终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因此,研究包括解磷菌和丛枝菌根(AM)真菌等有益微生物在盐土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中的作用代表了一种深度应用环境友好型微生物肥料的合理选择。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索盐土接种解磷真菌和AM真菌后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明两类土壤微生物在修复海滨盐土的过程中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本文利用两类土壤微生物和两种油料植物,开展了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首先筛选了在盐胁迫下促进海滨锦葵生长的最佳菌种组合,然后比较得出在海滨盐土中促进蓖麻生长和提高盐土质量的毛霉菌和AM真菌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剂量的微生物菌剂在大田条件下对土壤肥力和蓖麻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后研究了微生物菌剂联合不同磷肥或氮肥水平的施用对盐土质量和蓖麻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海滨盐土中AM真菌-毛霉菌-化肥复合作用模式。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在四种盐分梯度下,利用盆栽基质接种两种AM真菌和一种解磷真菌(毛霉菌)来验证我们的假定:a.盐胁迫下接种AM真菌和毛霉菌能促进典型盐生植物海滨锦葵的生长。b.接种微生物会协同影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土壤酶活性(如: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尿酶、碱性和中性磷酸酶)和速效磷含量。试验结果表明,AM真菌和毛霉菌双接种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要好于三重接种。接种两类真菌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这可能会减轻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筛选适于盐土环境并具有较高促进植物生长效果的AM真菌和解磷真菌组合以获取高效生物肥料。(2)本文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利用采自江苏沿海地区的盐土,通过测定植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速效磷含量等指标,比较了不同剂量比例的AM真菌和毛霉菌对部分蓖麻生长和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真菌的混合接种可以显著提高海滨盐土中的土壤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促进蓖麻根系对磷素的吸收,从而达到提高蓖麻生物量的目的。对盐土质量和植物生长达到最佳刺激效果的菌种剂量比例是28.56个:11.5×105 CFU(AM真菌孢子数:毛霉菌落数)。(3)本文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剂量的混合菌剂(AM真菌孢子数:毛霉菌落数=28.56个:11.5×105 CFU)对蓖麻生长和产量以及土壤理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数据显示,混合菌种能显著提高蓖麻在野外盐土中的成活率,并大幅提高生物量和种子产量。混合菌种接种主要通过刺激土壤酶活性提高、降低土壤电导率,并增加土壤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来达到提高盐土肥力的效果。本试验中提高盐土肥力最有效的剂量是混合菌剂20克/株(大约含AM真菌孢子78个,毛霉菌落2.4×106 CFU)。因此,在大田条件下联合应用AM真菌和毛霉菌可以促进海滨盐土修复。(4)最后,本文设计了一个大田试验来考察不同的磷肥或者氮肥水平对AM真菌和毛霉菌的影响,以及蓖麻和土壤肥力对化肥和菌剂之间互作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从蓖麻生长角度看,蓖麻生物量随磷肥或氮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从盐土肥力角度看,混合菌剂40克/株(大约含AM真菌孢子185个,毛霉菌落3.7×106 CFU)联合施用过磷酸钙(磷含量30%)120公斤/公顷或尿素(氮含量46%)240公斤/公顷在大多数土壤肥力指标上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化肥和生物菌剂在植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一些土壤生化指标(如: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等)有不同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有三:(1)复合接种毛霉菌和AM真菌有利于海滨盐土的修复;(2)盐土中毛霉菌和AM真菌的双接种有利于耐盐油料植物的生长,其最佳配伍是28.56个:11.5×105 CFU(AM真菌孢子数:毛霉菌落数);(3)盐土中毛霉菌和AM真菌混合菌剂40克/株(大约含AM真菌孢子185个,毛霉菌落3.7×106 CFU)联合施用过磷酸钙(磷含量30%)120公斤/公顷或尿素(氮含量46%)240公斤/公顷在大多数土壤肥力指标上具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15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忠勇;田长彦;胡明芳;吕昭智;;不同形态磷肥对棉花生长和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8年02期

2 王红新;李富平;国巧真;郭绍义;;AM真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及其对植物作用的研究[J];土壤肥料;2006年01期

3 薛会英;张永青;彭岳林;;藏北草原主要植物AM真菌的初步研究[J];山地学报;2007年03期

4 贺学礼,赵丽莉,李英鹏;NaCl胁迫下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叶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01期

5 王淼焱;徐倩;刘润进;;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AM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状况[J];菌物学报;2006年01期

6 王发园,刘润进;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中AM真菌的初步调查[J];生物多样性;2001年04期

7 彭岳林;钱成;蔡晓布;薛会英;张永青;;藏北高原AM真菌种群多样性及生态分布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8 张贵云;刘珍;范巧兰;魏明峰;罗山;崔婷;张丽萍;徐国华;;盆栽基质对AM真菌及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高克祥,刘晓光,商金杰,甄志先,王树良,朱天博;河北省果树AM真菌优良菌株的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叶佳舒;李涛;胡亚军;郝志鹏;高彦征;王幼珊;陈保冬;;干旱条件下AM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永坤;朱宁;程阳;王晓静;冯固;;AM真菌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玉米生长和磷营养的效应[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晋荣;洪坚平;郝鲜俊;陈芬;张丽;;不同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矿区玉米光合性能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冰江;李敏;刘润进;;AM真菌对棉花根内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霁;郭兰萍;刘大会;黄璐琦;;干旱胁迫下AM真菌对苍术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2010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春卯;贺学礼;徐浩博;张淑容;牛凯;;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6 刘冰江;李敏;刘润进;;AM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萌;李敏;王淼焱;刘润进;;AM真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潜力[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石兆勇;李敏;刘润进;;栽培基质对AM真菌和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9 刘翠花;张红锋;李菊;大次卓嘎;钟国辉;张澈;;AM真菌对青稞抗旱性影响的机理研究[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10 刘翠花;张红锋;李菊;大次卓嘎;钟国辉;张澈;;AM真菌对青稞抗旱性影响的机理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雪琴;纳米ZnO/AM真菌对玉米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同智;不同复垦方式下露天矿排土场AM真菌、宿主植物群落及修复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3 刘洪光;AM真菌提高枸杞耐盐性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杨榕;植物-AM真菌的共生适应性对青藏高原海拔环境梯度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5 孙学广;AM共生机制研究:AM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识别及AM功能相关基因[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朱晓琴;AM真菌对刺槐光合固碳和能源性状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王倡宪;AM真菌对设施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乾;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演替规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乔亚君;AM真菌与施硒量对丹参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于美迪;AM真菌与苜蓿共生对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特性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4 孙玉芳;盐碱胁迫下AM真菌对沙枣苗木生长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牛丽纯;沙枣根瘤微生物及根系内AM真菌多样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6 王健;AM真菌与紫穗槐形成丛枝菌根过程中差异蛋白质图谱库的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李媛媛;不同紫花苜蓿基因型对AM真菌的响应以及AM真菌扩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林双双;AM真菌调节紫花苜蓿对重金属元素Cd的吸收和分配策略[D];兰州大学;2013年

9 孔祥仕;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AM真菌与紫穗槐共生相关基因[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罗佳佳;施肥对垂穗披碱草根系内AM真菌群落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9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9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