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腾格里沙漠中格状沙丘形态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3:30
【摘要】:格状沙丘是以两组近乎垂直相交的沙梁在平面上形成的网格状沙丘类型。与其他类型沙丘相比,格状沙丘是目前研究程度比较低的沙丘类型,关于格状沙丘成因和形态类型划分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争议,不同的沙丘研究者在研究格状沙丘的时候,对于格状沙丘形态类型的归属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看法与意见。文章以腾格里沙漠中的格状沙丘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Google Earth找出腾格里沙漠中格状沙丘集中分布的位置,对其主副梁走向、主副梁间距及沙丘高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将格状沙丘进行归类。其后以沙坡头地区为例,通过沙坡头观测站提供的一些资料来分析沙坡头地区的风况、输沙势及粒度特征。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沙坡头地区)格状沙丘的形成进行了推测,以期对腾格里沙漠中格状沙丘的形态及成因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 (1)腾格里沙漠中格状沙丘的分类与分布。根据格状沙丘主梁与副梁的比值及形成沙丘梁的个数将格状沙丘分为方格状沙丘、长格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三类。同时发现规模较大的沙丘分布在阿拉善左旗周边地区,民勤周边地区沙丘规模居中,沙坡头地区的格状沙丘规模最小。 (2)沙坡头地区的风况及输沙势特征。沙坡头地区的起沙风为5m/s,年平均风速为2.75m/s,其中最大风速为17.1m/s,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和西北北风为主,其次为东风和北风。其次通过计算可知¨,研究区年输沙势(DP)大致为340.95VU,年合成输沙势(RDP)约等于96.70VU,年合成输沙势方向(RDD)为299.11°,年合成输沙势方向与主风向基本一致。 (3)沙坡头地区格状沙丘的粒度特征。通过计算可知沙丘主梁的平均粒径在2.43Φ~2.78Φ之间,副梁的平均粒径在2.13Φ~2.63Φ之间;分选系数主梁的分选系数在0.26~0.58之间,副梁的分选系数在0.39~0.60之间;偏度主梁的偏度范围在-0.33~0.07之间,副梁的偏度范围在-0.33~0.47之间;峰态主梁的峰度值介于0.66~1.41之间,副梁的峰度值介于0.65~1.65之间。 (4)沙坡头地区格状沙丘的形成。从其地质构造来看,在进入第四纪后,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形成了断断续续的剥蚀低山丘陵,而两列山地间的甘塘-中卫盆地处于沉降状态,沉积了很厚的松散沉积,这就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沙物质来源;其次研究区域的主风向与格状沙丘的主梁基本垂直,而副梁则是在斜向气流的作用下,气流在背风坡附体偏转成与丘脊线一致的纵向气流。从其粒度可知,格状沙丘主梁平均粒径在落沙坡的顶端最细,由坡顶向两侧坡脚平均粒度逐渐变粗,这一现象符合单一风向作用;而副梁上颗粒粒径的特征表现为迎风坡的坡底、背风坡的坡底及沙丘顶端颗粒粒径都相对较粗,且背风坡和迎风坡颗粒粒径的变化都是由坡顶至坡底由粗变细再变粗,副梁没有落沙坡形成过程,其形成机制与纵向沙丘一致。 综上可知,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格状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在主风向(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横向沙丘和在次风向(东北风)与主风向(西北风)相互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纵向沙丘叠置而成的。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931.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雅云;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多;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固化沙漠风积砂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鹏;导流板下的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4 苏俊礼;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降水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9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9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