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土壤碳和氮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对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图文】:
图5.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a)、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b)、土壤全氮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c)、土壤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生物量氮(e)、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氮比例与微生物量生物量氮比例(f)、土壤碳氮比与土壤尾数为生物量碳氮比(g)关系5.2长期内土壤有机碳氮与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在冰雪覆盖后的休眠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5.2a、b、c、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图5.2e)。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比例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图5.2f)。土壤碳氮比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之间相关关系也不显著(图5.29)。
5.2长期内土壤有机碳氮与微生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在冰雪覆盖后的休眠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5.2a、b、c、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图5.2e)。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比例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的相关性不显著(图5.2f)。土壤碳氮比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之间相关关系也不显著(图5.29)。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8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美蓉;李忠佩;刘明;江春玉;车玉萍;;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土壤中添加不同肥料养分后土壤微生物短期变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4期
2 张国;曹志平;胡婵娟;;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及其在农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3 宋晓林;吕宪国;张仲胜;陈志科;刘正茂;;双台子河口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营养元素及含盐量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4 李珊珊;耿增超;姜林;佘雕;罗志伟;;秦岭火地塘林区土壤剖面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董莉丽;郑粉莉;;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超兰;汪海珍;徐建民;;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对氮磷肥料的动态响应[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何莹莹;张海林;伍芬琳;肖小平;陈阜;;不同耕作方式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3 张奇春;王光火;时亚南;;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刘守龙;苏以荣;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亚热带地区土壤碳氮积累相关关系及稻作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王启兰;宋磊;曹广民;;青海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特征[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谭周进;周清明;肖启明;;旅游踩踏对张家界景区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唐国勇;李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8 张超兰;徐建明;;阿特拉津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有机无机物质响应的动态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会;邓波;夏彤;王冲;;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冯国明;走出误区强管理 温室蔬菜效益高[N];陕西科技报;2008年
2 朱广凯;温室蔬菜管理误区多[N];周口日报;2009年
3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四措施”做好秸秆直接还田田间管理[N];东方城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环;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长期施肥下农田土壤碳氮相互作用关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于兵;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门明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林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小利;黄土高原和亚热带丘陵区典型生态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对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岳燕;水分条件与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s,
本文编号:2659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9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