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1:51
【摘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而高原山地的生态脆弱性与建设紧迫性的矛盾尤为突出,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城镇发展途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知识,按照“格局—过程—效应”这一典型景观生态学研究思路,基于大理市1995、2005、2015年三个时相的遥感数字图像对大理市的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分析大理市的景观类型分布、景观变化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完成对大理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并尝试性的将大理市以洱海为中心划分为三大圈层比较其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差异;通过定性分析大理市景观构成演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定量分析大理市的生态风险情况完成对大理市的生态效应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给出针对大理市的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的建议。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景观类型水平看,面积呈现出增加趋势的类型有建设景观、林地景观两类;面积呈现减少趋势的类型有裸地景观、农业景观和水体景观三类;草地景观变化趋势不明显。其中,建设景观的增加主要来自侵占农业景观和利用裸地景观,林地景观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对裸地景观的生态修复。从景观整体水平看,大理市景观的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景观的连通性有略微的上升;景观的形状指数有所降低,各斑块的形状趋向规整;景观的聚集程度则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2)各圈层的景观格局变化的稳定性与离洱海的距离呈正相关,即离洱海的距离越近的区域,其景观格局变化越明显;从生态效应看,环洱海高原缓坡圈层的景观生态风险较高,其次为环洱海高原湖滨圈层,而环洱海高原山地圈层的景观生态风险较低。(3)大理市整体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表现为先有所降低,而后大幅升高;大理市的各类生态风险区在空间分布有明显的集聚特点,且大理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地区的生态状况差别明显,海西地区的生态风险明显低于海东地区;大理市的生态风险演变趋势可以概括为整体恶化,局部向好。
【图文】:
本研宄选择云南省大理州的大理市作为研究区,范围包括整个大理市的市域逡逑范围,下辖下关、大理、银桥、湾桥、喜洲、上关、双廊、挖色、海东、凤仪十逡逑镇和太邑彝族乡,国土面积1815km2邋(如图1)。研究区选择原因:逡逑(1)
南接弥渡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靠漾濞彝族自治县,北连洱源、鹤庆二县。逡逑境内交通便利,已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云南省的重逡逑要交通枢纽(图2)。逡逑L邋鹤庆县逦N逡逑'
本文编号:2661181
【图文】:
本研宄选择云南省大理州的大理市作为研究区,范围包括整个大理市的市域逡逑范围,下辖下关、大理、银桥、湾桥、喜洲、上关、双廊、挖色、海东、凤仪十逡逑镇和太邑彝族乡,国土面积1815km2邋(如图1)。研究区选择原因:逡逑(1)
南接弥渡县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靠漾濞彝族自治县,北连洱源、鹤庆二县。逡逑境内交通便利,已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云南省的重逡逑要交通枢纽(图2)。逡逑L邋鹤庆县逦N逡逑'
本文编号:266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6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