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和酶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03:38
【摘要】: 为了探讨杨树人工林生长和连栽过程中地力衰退的机理,本文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陈圩林场根据该林场的实际栽培情况选择五个相邻的杨树人工林样地(黏土1代6年生、黏土1代10年生、黏土2代5年生、黏土2代8年生、砂土1代4年生)和农田无林地构成不同林龄和不同连栽代次以及土壤质地不同的实验林比较系列,研究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简称MB-N)、微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简称MB-P)和土壤酶活性及其年动态规律,结合土壤MB-N、MB-P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重要理化性质相关关系的分析,以期揭示杨树人工林生长和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为当地的杨树栽培管理和杨树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林龄和连栽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MB-N含量范围为17.40 mg/kg~41.68 mg/kg,平均约为29.92 mg/kg;MB-P含量范围为9.98 mg/kg~18.80 mg/kg,平均约为14.74 mg/kg;脲酶的活性范围为59.78 ug/g~156.17 ug/g,平均约为82.48 ug/g;蛋白酶的活性范围为2.97~4.99 ug/g,平均约为4.00 ug/g。 2.研究表明,不同林龄土壤MB-N、MB-P的含量、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均随着栽培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3.研究表明,不同栽培土壤MB-N、MB-P的含量、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均随着栽培代次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4不同栽培土壤MB-N、MB-P的含量、脲酶、蛋白酶的活性均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即出现表层土(0~10 cm)亚表层土(10~20 cm)深层土(20~40 cm). 5 MB-N含量、MB-P含量和酶活性季节性变化明显,土壤MB-N含量和MB-含量P从2月至12月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和10月份。酶活性从2月到12月呈现“高-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和10月份。 6.土壤质地不同土壤MB-N和MB-P变化差异明显,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也存在较大差异。 7土壤MB-N含量、MB-P含量和酶活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8不同林地土壤中MB-N、MB-P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B-N和脲酶均表现正相关关系,MB-P与脲酶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B-P与蛋白酶表现正相关关系,脲酶和蛋白酶之间表现极显著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本文编号:2666110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胡荣桂;;农药污染与土壤微生物[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年03期
3 薛立,陈红跃,毕鸿雁,谭绍满;马占相思纯林及柚木纯林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王红,周大迈;土壤肥力分级的酶活性指标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5 田育军,林杉,赵笃乐,吴文良,胡恒觉;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傅懋毅,方敏瑜,谢锦忠,陈艳芳,王惠雄;竹林养分循环Ⅰ.毛竹纯林的叶凋落物及其分解[J];林业科学研究;1989年03期
7 焦如珍,杨承栋,屠星南,盛炜彤,焦如珍;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1997年04期
8 杨万勤,王开运;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4年02期
9 谢龙莲,陈秋波,王真辉,刘小香;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10 魏鸿刚,李元广,刘健,沈国敏,武济民;一种快速的活菌计数新方法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666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6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