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肥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17 11:11
【摘要】:我国热带地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以致该地区的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差。由于降香黄檀是我国热带地区一种珍贵的豆科植物,所以营造降香黄檀混交林不仅能增加国民财富,还能改良我国热带地区贫瘠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林地生产力。本论文以海南省澄迈林场的降香黄檀纯林和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即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降香黄檀+火焰木混交林、降香黄檀+沉香混交林、降香黄檀+奥式黄檀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种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活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其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指标间的相关性、土壤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指标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这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以及纯林的土壤肥力,以期为降香黄檀混交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生态分布不同混交林的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混交林中,土壤细菌数量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最多,为26.43×104cfu/g;然而土壤放线菌数量和土壤真菌数量都以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最多,分别为17.30×103cfu/g、5.22×103cfu/g。对于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数,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最多,为284.45×103cfu/g,降香黄檀+火焰木混交林最少,仅为177.69×103cfu/g,但各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5种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多少排列顺序为: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降香黄檀+奥式黄檀混交林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降香黄檀+沉香混交林降香黄檀+火焰木混交林。土壤酶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纯林。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以降香黄檀+沉香混交林最高,为1.29ml/g;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最高,为1.19mg/g。而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最高,分别为0.21 mg/g、15.38 mg/g;远高于其他混交林,分别是降香黄檀纯林的6.17倍、8.54倍。(2)不同类型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混交林的土壤含水量和总孔隙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垂直变化规律。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的持水能力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能力较纯林均有提高。其中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的各项土壤物理指标最好,与纯林相比,其土壤含水量提高了 51.65%,土壤容重降低了 11.24%,土壤总孔隙度增大了 28.95%。土壤化学性质研究表明,5种混交林的土壤pH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均在4.50左右,属于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垂直下降的变化趋势。5种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各项土壤化学指标均高于降香黄檀纯林。5种混交林中,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与纯林相比,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 58.80%、42.71%、40.00%、13.99%、209.46%。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降香黄檀+奥式黄檀混交林最高,与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 204.17%、125.52%。(3)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土壤肥力评价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指标间关系十分密切,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并且土壤微生物、酶活与土壤养分指标的关系也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的细菌、放线菌、真菌、酸性磷酸酶、含水量、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这12个指标信息,方差贡献率最大,达54.244%,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有重要作用;由于第2、3主成分主要反映脲酶、蔗糖酶、容重、过氧化氢酶、全钾和速效钾这6个指标信息,方差贡献率较小,所以这6个指标仅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参考因子。用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得分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标准,得到5种混交林土壤肥力高低的排列顺序为: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降香黄檀+母生混交林降香黄檀+奥式黄檀混交林降香黄檀+沉香混交林降香黄檀+火焰木混交林,且各降香黄檀混交林的土壤肥力均高于降香黄檀纯林。由此可知,降香黄檀+檀香混交林是最适宜的混交模式,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混交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丽玉;;福建省仙游县降香黄檀造林现状与展望[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8期

2 贾瑞丰;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刘小金;;干旱胁迫对降香黄檀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6期

3 陈碧华;姚庆端;李乾振;范辉华;吴培衍;;降香黄檀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武夷科学;2010年00期

4 黄伟强;;关于降香黄檀种植引种栽培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4年12期

5 冯倩;;降香黄檀[J];百科知识;2012年14期

6 朱靖杰;;海南降香黄檀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6期

7 谭海燕,郝秉中,吴继林;热带落叶树降香黄檀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0年04期

8 陆俊锟;徐大平;杨曾奖;张宁南;;慢生根瘤菌DG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降香黄檀的共生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9 杨云;孟慧;魏建和;甘炳春;;降香黄檀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09年03期

10 杨冬华;陈福;宋希强;罗冠勇;徐庆;;海南岛降香黄檀区系组成与群落特征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慧;杨云;陈波;陈伟平;冯锦东;魏建和;;外界刺激降香黄檀心材类物质形成[A];第八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黎云昆;从海南确定降香黄檀为省树谈起[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2 黎云昆;降香黄檀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3 ;户种百株黄檀 留下百万家产[N];福建日报;2007年

4 许海生;海南黄檀如何枝茂莆仙[N];福建日报;2007年

5 石读钟;平和:打造绿化名品村[N];闽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钰;97个树种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

7 记者 赖有生 通讯员 刘竟成;连绵群山将系上万亩“绿纱带”[N];中山日报;2005年

8 记者 吴鹏举 刘贵枝;市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N];闽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贾瑞丰;降香黄檀人工促进心材形成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2 陆俊锟;印度檀香与寄主植物间寄生关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唐敬超;南亚热带及热带不同树种光合氮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馨;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肥力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震;降香黄檀幼苗对不同石砾含量土壤的适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尹丽英;降香黄檀人工幼林碳储量和植物营养储量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王晓曦;降香黄檀人工林景观垂直分层结构对黑痣病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周顺福;模拟酸雨对4种树种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5年

6 徐海舟;高光谱遥感对降香黄檀叶部主要病害的监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7 陆俭英;酚酸对降香黄檀苗木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8 吴朝辉;不同光照强度和施肥水平对降香黄檀容器苗质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吕金阳;降香黄檀木材美学价值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董文统;降香黄檀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药剂防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8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68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