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巴丹吉林沙漠若干典型地区沙丘移动的遥感地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9 18:51
【摘要】:巴丹吉林沙漠地处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的西部,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其东部有乌兰布和沙漠、南部有腾格里沙漠。三大沙漠之间存在三大流沙带的握手并逐渐合拢的趋势,风沙运动十分活跃。通过对该区进行研究可以为深入认识巴丹吉林沙漠动态的空间格局及其区域分异规律,并为探讨遥感影像的应用潜能提供基础依据。 在各种地貌发育类型当中,沙丘属于快速移动的地貌类型。目前关于沙丘动力学机制研究已经很深入,但关于区域移动状况的研究仍十分有限。鉴于区域沙丘移动涉及的研究区范围较大,用传统的地面观测手段很难满足需要。自70年代Landsat卫星的发射以来,其为沙丘移动的研究提供了长周期、大范围的影像资源及新的监测方法。本文试图分析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影像解译沙丘特征,充分考虑到此数据源在空间分辨率方面的局限性,深入探讨其在巴丹吉林沙漠多年尺度上研究沙丘移动趋势的可能性。针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四个研究区的大小沙丘,结合区域气象观测数据对沙丘的动态变化成因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高大沙丘的最近20年内的变化在TM影像上表现不出来。其原因在于,该区内沙丘比较高大,移动速度慢,使得在短时段内单个像元移动距离小于30m,其移动在影像上体现不出来。 (2)巴丹吉林沙漠东部、东南部、及南部三个流沙带处沙丘的移动明显。具体沙丘移动状况如下: 乌力吉苏木附近的东部流沙带的沙丘以新月形沙丘和横向沙丘为主,沙丘高度在9~33m之间。在1989~1999年和1999~2010年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向,与该区以西北风为主的区域风场一致;在1989~1999年沙丘的平均移动距离为39m;在1999~2010年的沙丘的平均移动距离为33m,沙丘移动速度有略微减慢趋势。 孟根苏木附近的东南部流沙带的沙丘以新月形沙丘和横向沙丘为主,沙丘高度在7~31m之间。在1989~1999年和在1999~2010年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向,与该区以西北风为主的区域风场一致;在1989~1999沙丘的平均移动距离为51m;在1999~2010年的沙丘的平均移动距离为55m,沙丘移动速度有略微加快的趋势。 中泉子附近的南部流沙带的沙丘以横向沙丘为主,沙丘高度在8~27m之间。在1989~2010年间,南部沙丘移动方向存在西北~东南向的往复性,与该区域的风场不稳定有关。在1989~1995年间沙丘移动方向为西北向,在1995~2003年间移动不明显,在2003~2010年的移动方向为东南向,存在往复运动;在1989~1995年间沙丘平均移动距离为48m,在2003~2010年间的沙丘的平均移动距离为29m,即沙丘在1989~1995年间的移动速度较2003~2010快。 (3)根据巴丹吉林沙漠4个研究区的60个采样沙丘,结合该区的ASTER DEM数据,进行了沙丘高度的量算,并对沙丘移动速度与沙丘高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沙丘越高,移动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4)Landsat TM影像尽管空间分辨率只有30m,但对于10年时间尺度上中小型沙丘的空间动态变化信息的捕捉还是十分有效的。
【图文】:

吉林,额济纳,阿拉善高原,隆升


「一一一一一丁一一一一 E103“30,E图1...少 少级 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日 日日在在在币币币 币雄雄雄雄 雄雄雄雄雄 ,、c、甘卜二公j一、、‘‘镌镌镌镌 镌镌镌 镌 镌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Figure1SketehmaPofstudyarea 2.1.1地质地貌巴月吉林沙漠以北为处于额济纳旗境内的戈壁,西北部为弱水冲洪积扇,东南部以雅布赖山、北大山及龙首山为界,西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哪,,“9】。巴月一吉林沙漠在地貌上位于阿拉善高原的额济纳一巴月一吉林盆地田]。地质构造上,阿拉善高原是一个长期稳定隆升的剥蚀区。燕山运动以来,在高原南部边缘形成了一些断续分布的断裂山地和盆地,如因断裂带板块隆升与坍陷所形成的雅布赖山和额济纳一巴丹吉林盆地。在盆地边缘出露有由侏罗系、白至系及第三纪湖相层组成的丘陵,在断陷盆地中发育了巴丹吉林沙漠,主要由早、中侏罗世古陆前

地貌图,巴丹吉林沙漠,地貌图


砂岩、粘土等ls0,40]。巴丹吉林沙漠由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升高,东南部主要是丘陵和山地,西北部主要是中低海拔的湖积、洪积、风积平原组成,具体由东南部的海拔1320一2300m逐渐减低到西北部的1000一1200m(图2)。N,,少少^矛bO为。;矛bO。一一乙、bO户。O州.子一七bO月。子bO。。一了b.O。一、z、bO只六Z、bO约。巾约2、bO王10!。30’0臼〔103。:于0.0冲〔101一30’0一f巨口中海拔风积地貌巨曰巨习低海拔风积地貌巨困区刁中海拔起伏山地夕_压茎习中海拔剥蚀台地巨;夏〕 102030,0‘E地貌类型中海拔剥蚀平原二二]低海拔剥蚀平原二二}低海拔湖积平原三〕中海拔湖积平原二二中海拔干燥洪积平原低海拔冲积洪积平原了习低海拔丘陵低海拔干燥洪积平原泛狡】中海拔丘陵中海拔冲积洪积平原获多二l中海拔小起伏山地图2巴丹吉林沙漠地貌图 Figure2GeomorphologiemaPofBradainJarandesert(底图数据来源于1:400万中国地貌图电子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资源与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伟民详]等根据巴丹吉林沙漠的特点,把其风沙地貌分为了六种类型: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形沙丘、沙垄、灌丛沙堆、戈壁、盐渍地(图3)。其中,沙漠腹地多为复合型沙垄或金字塔(星状)沙山,沙丘比较高大,沙丘高度在100一50Om之间;新月形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带,尤其是三条流沙带上,沙丘一般比较低矮。巴月一吉林沙漠由西北向东南随着地势的逐渐抬高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237;P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震达,郭恒文,吴功成;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地区绿洲附近沙丘移动的研究[J];地理学报;1964年01期

2 闫满存,王光谦,李保生,董光荣;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3 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全新世以来的演变[J];第四纪研究;2002年02期

4 马妮娜;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东南边缘地区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8年04期

5 姚正毅;王涛;周俐;朱开文;;近40年阿拉善高原大风天气时空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6年02期

6 陈建生;赵霞;盛雪芬;董海洲;饶文波;苏治国;;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群与沙山形成机理研究[J];科学通报;2006年23期

7 成格尔;;影响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特征的气象因素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姚洪林,阎德仁,胡小龙,刘永军,张化珍;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风蚀积沙规律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9 李振山,倪晋仁;国外沙丘研究综述[J];泥沙研究;2000年05期

10 闫满存,王光谦,李保生,董光荣;巴丹吉林沙漠更新世古风向变化及环境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天明;应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补给来源[D];兰州大学;2007年

2 王旭东;1961~2007年阿拉善盟暖干(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1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71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