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水源涵养林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09:14
【摘要】:以东北林业大学老山试验林场内榛子灌木林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亮蓝染色示踪法与PS cs4.0 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相结合,研究两种林型内优先流的形态,空间分布和优先路径数量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植物根系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系统的研究水源涵养林内土壤水分运移特点,为黑龙江省提高东部山地水源涵养林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天然次生林与榛子灌木林有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优先流表现类型以大孔隙流、指流、环绕流和穿透流为主。0—10 cm土层染色分布均匀,主要以基质流为主,10—30cm土层优先流现象最为明显,两种林型染色面积整体呈现“强—弱—较强—弱—极弱—无”表现形式,空间分布随机性强,优先路径数量变化趋势都在1200以上,优先流表现出极强的环绕特征和穿透特征,其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最大染色深度为44.6 cm,榛子灌木林土壤最大染色深度为48.3 c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优先流区与基质流区根长密度逐渐降低,且优先流区根长密度总是高于基质流区。榛子灌木林d1 mm的根长密度最高,为7054.14 mm·100cm~(-3),优先流贡献率最高为67.97%,天然次生林d1 mm根长密度最高为6127.44 mm·100cm~(-3),优先流贡献率为61.31%。20 cm土层以下5d10 mm根系表现较为突出。两种林型优先流区根系生物量高出基质流区约1.1%,对优先路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两种林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大孔隙)对优先流影响较为明显。土壤表层枯落物较多,田间持水量均值在52.46%以上。0—20 cm内,水分入渗速率波动幅度大,榛子灌木林在31 min后达到稳渗,稳渗速率为0.890 mm/min,天然次生林在36 min后达到稳渗,稳渗速率为0.490 mm/min。
【图文】:

纵剖面图,纵剖面图,获取方法,土壤


土壤横纵剖面图像的获取方法

优先流,空间分布特征


优先流区空间分布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虎伟;程金花;杜士才;李辉乾;徐贵来;张欣;田香姣;;利用染色示踪法研究四面山两种林地优先路径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2期

2 陈晓冰;张洪江;程金花;张福明;张欣;阮芯竹;;基于染色图像变异性分析的优先流程度定量评价[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5期

3 吴庆华;朱国胜;崔皓东;张家发;张发旺;;降雨强度对优先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0期

4 魏虎伟;程金花;张洪江;徐贵来;张欣;田香姣;;四面山2种林地大孔隙特征与优先流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4期

5 田香姣;程金花;杜士才;李乾坤;张欣;魏虎伟;;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优先流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6 张英虎;牛健植;朱蔚利;韩旖旎;杜晓晴;陈上杰;;森林生态系统林木根系对优先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7 官琦;徐则民;田林;;植被发育玄武岩斜坡土体大孔隙尺寸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8 崔东文;;支持向量机在水资源类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合理性配置为例[J];水资源保护;2013年05期

9 赵金龙;王泺鑫;韩海荣;康峰峰;张彦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进展与趋势[J];生态学杂志;2013年08期

10 王春辉;查恩来;田运涛;连晟;;低频地质雷达新技术在滑坡勘查中的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文正;长江三峡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优先流效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毛伶俐;生态护坡中植被根系的力学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董宾芳;黄土丘陵区林地植物根系与土壤优势流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74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74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5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