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形成过程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0-06-01 02:04
【摘要】: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石英岩喀斯特地貌旅游风景区,景区内景观类型多样,地质地貌景观组合独特,为了掌握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实地测量、卫星图片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三种手段为研究方法,研究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特征,阐述地质地层成景过程,并且从大地构造、褶皱、断裂控制和外力侵蚀等方面对冰峪沟的景观形成机制深入分析,得出了地质地貌形成的构造控制体系。为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成因找到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和规划提供了一个地质理论基础。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具有南方高温地区独有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并且在生物侵蚀、降雨流水、冻融作用等一系列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了沟谷纵横的景观类型,景区内的褶皱和节理非常发育。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DEM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山体坡度较大以及高程差十分明显,在1m的直线距离上产生了近乎100m的垂直高差,山体起伏明显受到构造控制显著。同时利用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可以看出地层的起伏和变形严重,地质构造对本地区的地貌具有很大的影响。 利用图片解译和实地考察分析了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断层和褶皱发育情况,确定了以展布式分布的褶皱和阶梯状分布的断层构造,明确了是以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北北东走向为主的褶曲轴面和断层面以及北西走向的张性断层构造。利用野外的数据分析和卫星图片解译,系统地分析了冰峪沟国家地质公园的节理、褶皱和断层的发育,再次明确了以北北东走向为主的断裂和节理构造以及北西向走向的次级构造节理发育,其中北西走向的节理发育根据产状玫瑰花图的分析确定为北北东走向的共轭节理。北东走向的节理在年代上具有先于主应力构造形成的产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
本文编号:2690799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隆伟,姜在兴,陈文学,李晓红,熊志东;一种新的储层孔隙成因类型——石英溶解型次生孔隙[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2 焦明若,唐春安,张国民,石耀霖,侯万凯;细观非均匀性对岩石破裂过程和微震序列类型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3 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J];地球学报;2002年05期
4 王鸿祯,王自强,朱鸿,陈忆元,全秋琦;中国晚元古代古构造与古地理[J];地质科学;1980年02期
5 路孝平,吴福元,林景仟,孙德有,张艳斌,郭春丽;辽东半岛南部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J];地质科学;2004年01期
6 张戈,姜玉成,邵景力,崔亚力,关卓;辽宁地热资源与开采潜力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4年01期
7 方如恒;;辽宁地质构造基本特征[J];辽宁地质;1985年03期
8 陈安泽;;开拓创新旅游地学20年——为纪念旅游地学研究会20周年而作[J];旅游学刊;2006年04期
9 洪作民;;辽宁省地质构造研究简史[J];辽宁地质;1986年02期
10 张威;董应巍;于洋;刘蓓蓓;李永化;李媛媛;王美霞;;辽南黄土化学风化特点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2690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9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