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峨嵋台地段地貌沉积历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10:33
【摘要】:黄河中游由于处于特殊构造部位的鄂尔多斯地块的活动,中游黄河的峨嵋台地处在鄂尔多斯地块东缘,其演化历史研究无疑是了解和探讨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中游黄河两岸的峨嵋台地发现多处的湖积台地,且不同地区、不同海拔的台地下覆的湖相沉积层之上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不一样的,依根据地质图,以及黄土-古土壤年代序列法,利用Core Draw作图软件,依次作出不同台地的黄土剖面图,把峨嵋台地大致分为三级次级台地,最高一级台地下覆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S14古土壤,形成年代约为1.09Ma B.P。第二级次高台地下覆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是L9黄土,形成年代约为0.85Ma B.P,第三级最低台地下覆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层分别是S1古土壤和L2黄土,形成年代分别约为0.13Ma B.P和0.25-0.13Ma B.P之间。通过台地内的最早黄土-古土壤序列层是直接覆盖在湖相层之上的,我们判断三级次级台地的形成应该与渭河盆地、临汾盆地的湖退运动有关,因为渭河盆地分别在L9、L6、L2黄土发育时期曾发生过三次大的湖退运动,且临汾盆地也在S8、SS1古土壤发育时期发生过三次大的湖退运动,这两次的湖退运动都是由于构造抬升运动导致的,所以峨嵋台地三级次级台地的形成与三次大的构造抬升有关。由于峨嵋台地位于渭河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由于构造抬升运动在时间上有一个滞后性,所以离渭河盆地较近的峨嵋台地,则构造抬升运动发生的较早,且黄土-古土壤序列层较老;而离临汾盆地较近的峨嵋台地,则构造抬升运动发生的较晚,且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年轻。峨嵋台地在抬升之前是被古三门湖所覆盖的,那么峨嵋台地最后一次抬升是在S1古土壤发育时期,则可以对应古三门湖消亡的时间。同时据文献资料和调查,黄河切穿峨嵋台地之后,三门古湖的消亡时间与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的时间是否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峨嵋台地整体是自北向南倾斜,因为黄河中游曾发生过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则鄂尔多斯地块向北倾斜,而峨嵋台地向南倾斜,导致在S14古土壤发育之后所有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层理都是呈倾斜状的。(2)峨嵋台地实则是一个过渡台地,南北两侧台地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不一样。且峨嵋台地共有三级次级台地,这三级台地与汾渭断陷盆地内的三次大规模的湖退运动有关。(3)峨嵋台地在被三次大规模的构造抬升以前就已经被黄河切穿了,本文在研究分析中游黄河峨嵋台地段的地貌历史演化,这将对整个黄河中游的演化历史提供更多的佐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931
本文编号:271104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小猛,傅建利,李有利;汾河流域地貌发育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2 郭正堂,吴海斌,魏建晶,姜文英,赵希涛;用古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隆升幅度[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3 胡小猛,杨景春;临汾盆地末次间冰期以来地貌演化的构造和气候响应[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4 赵锦慧;王丹;鹿化煜;张小曳;李杨;严立文;;西宁地区黄土地球化学元素所揭示的古气候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5 吴海斌,郭正堂,方小敏,张家武,陈发虎;250kaBP前后中国北方干旱区的扩张及其原因[J];科学通报;2002年17期
,本文编号:2711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1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