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配置模式对滨海围垦区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4 17:07
【摘要】:我国拥有广阔的盐碱土地区,盐碱土面积约为3.7×107km2,几乎遍布全国,其中,滨海盐土约为1.3×106km2,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充分挖掘和利用面积巨大的滨海盐土资源,有利于缓解耕地不足的现状。为此,有必要探寻适合滨海盐土改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采用生物学措施改良滨海盐土可能会取得显著效果,增强土壤生物活动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增加有效养分,改良土壤结构。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拥有悠久的围垦历史,伴随着围垦,其可用土地资源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结束后,此区域产生了大面积的新生土地资源。但与此同时,新围垦的土地地下水位高,植被覆盖低,地表蒸发作用剧烈,土壤含盐量高,不适合立即进行耕作。为了实现对这些新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发展新型的滨海盐土改良模式,前人在围垦区持续开展了配置植物改良盐碱土的试验,并逐渐形成了多种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本研究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粒度、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值和盐度)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人工种植植被后滨海盐碱土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不同植被群落配置模式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差异,从而探究适用于该区域滨海盐碱土改良的最优群落配置模式。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采用配置植物群落手段,对崇明东滩围垦区及我国其他滨海地区,盐碱土的改良和绿化植被带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中应用了大量的野外实地数据与室内实验数据。以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为例,在研究区内选取水热条件相似,微地形相近(坡位、坡向、海拔等),且群落内部结构较为一致的6个具有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地块为样地,并以未种植植物的裸地作为对照。在上述7个样地中,于2012年4月和2012年11月分两次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对栽植10年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下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和含盐量)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不同群落配置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了滨海盐碱土的研究进展,包括区域分布、成因来源、危害影响、改良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概括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二章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区域崇明东滩湿地围垦区的地质水文条件、气候特征、土壤现状以及植物群落概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野外样品采集方法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pH、含盐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论文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灌草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增加57.8%,容重减小13.7%,总孔隙度增加18.2%,田间持水量增加17.8%;草本群落仅在土壤表层(0~10cm)容重显著降低了27.3%,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增加了36.8%和25.2%,同时0~40cm层次的土壤机械组成均有改善,土壤砂粒减少65.3%,物理性黏粒增加94.6%;灌木群落下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16.3%,总孔隙度增加8.8%,田间持水量增加13.0%,而0~40cm土层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效果不明显。各群落配置对土壤pH和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均比较显著,pH降至8.5以下,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含盐量Nacl降至2.5gkg-1以下,符合轻度盐碱土的标准。主要理化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与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灌草复合模式更有利于滨海围垦区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 论文的最后两章对土壤理化指标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归纳,并对今后的海滨盐碱土改良方法进行了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6.4
【图文】:
(夹竹桃I野豌豆)、SG2 (慈孝竹+草头)和G1 (三叶草)样地对各个层次土壤pH的影响较大。图1可以明显看出,较裸地土壤pH减小百分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自上而下分别为15. 06%、11. 34%和4. 24%,对土壤表层pH的影响较大。25-00 .9 ; t hV 20.00 T b T rI ; ■丨 ff i: ■ ■ iiri J 1 N h 枿if : llii ==If ^ = = 1 T b .系?5 ‘…… - ■ = = . .... . T D|1 ■:二:S秘
本文编号:2713097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6.4
【图文】:
(夹竹桃I野豌豆)、SG2 (慈孝竹+草头)和G1 (三叶草)样地对各个层次土壤pH的影响较大。图1可以明显看出,较裸地土壤pH减小百分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自上而下分别为15. 06%、11. 34%和4. 24%,对土壤表层pH的影响较大。25-00 .9 ; t hV 20.00 T b T rI ; ■丨 ff i: ■ ■ iiri J 1 N h 枿if : llii ==If ^ = = 1 T b .系?5 ‘…… - ■ = = . .... . T D|1 ■:二:S秘
本文编号:2713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1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