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蓝色景观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6;P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2 宫阿都;徐捷;赵静;李京;;城市热岛研究方法概述[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3 赵志敏;;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效应因子的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8年06期
4 张崇飞;何雪冰;杨德位;;浅谈城市热岛[J];山西建筑;2009年05期
5 胡嘉骢;朱启疆;;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小丽;李磊;杜雁;江];房小怡;力梅;陈元昭;白玉洁;;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0年05期
7 周志民;;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8 张利;张丽娟;周东颖;刘栋;范怀欣;;哈尔滨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热岛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9 李兴生,朱翠娟,李乐泉;坡地对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学报;1990年03期
10 阮小明;;城市热岛对居民健康的威胁[J];生命与灾祸;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武;姜方鑫;;城市热岛缓减思路与规划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张行清;;城市热岛业务探索[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谈建国;郑有飞;郭常义;甄新蓉;袁东;;上海夏季城市热岛演变特征及其健康影响[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束炯;江田汉;杨小明;;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束炯;乐群;;上海城市热岛的小波诊断与数值模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伟;袁春;谢苗苗;袁涛;;宁波市城市热岛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7 彭静;刘伟东;龙步菊;郭勇;;基于遥感影像的北京地表城市热岛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鹏;卢军;;重庆市冬季城市热岛流动观测实验与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孟春雷;;城市热岛缓解措施定量比较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6第二届城市气象论坛——灾害·环境·影响·应对[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人 本报记者 高琳;城市热岛能使植物加速生长?[N];中国气象报;2012年
2 哈特艾德;从“头”到“脚” 城市热岛如何降温[N];电脑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张晔 本报通讯员 贾冰 徐珍;谁在为城市热岛“添柴加火”?[N];科技日报;2014年
4 记者 邱晓华;城市热岛遭遇绿化狙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5 华凌;新研究首次量化“城市热岛”效应[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熊燕;从建筑物看城市气候变化[N];云南日报;2009年
7 辛华;沪绿化建设促城市热岛负增长[N];中国花卉报;2008年
8 魏景云 张海东;卫星识别城市热岛[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葛进;树木比草地更有助于为城市降温[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星;城镇化建设如何实现生态统筹?[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弛;上海市城市热岛的时间多尺度分析与数值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春;城市热岛环境中土体温度场、强度和变形的数值模拟与图像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3 盛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热岛对土地覆盖及其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海润;太湖湖风环流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城市热岛的相互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曹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权凌;城市地表热岛效应时间序列分析与模拟[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赵亚芳;环太湖地区城市热岛特征的遥感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朝鲁门;基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北京市城市热岛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程晓云;绿色和蓝色景观对城市热岛的缓解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薛瑾;城市热岛产生的空间机理与规划缓减对策[D];浙江大学;2008年
8 鲍文杰;上海城市热岛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雍雍;基于城市热岛缓减定量模拟的效益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莹莹;城市热岛变化特征及其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55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5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