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TER-GDEM渭河中上游流域的地貌量化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0-08-05 08:59
【摘要】:渭河中上游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横跨近东西向的秦岭构造带和近南北向的贺兰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也是青藏高原向大陆内部扩展增生的前缘部位。晚更新世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与扩展,研究区构造活动程度强烈。 从地形高程、坡度、起伏度和条带剖面等地貌学角度,分析了研究区渭河盆地、宁南—陇西—陕北黄土高原和六盘山—秦岭山地等三种地貌类型的地形特征。 地貌参数是量化分析区域构造活动程度的有力工具。地貌参数可通过GIS和RS等软件直接或间接计算获取,在区域上对鉴别和分析与活动构造有关的地貌异常很有帮助,尤其是在构造活动强烈地区。这些参数包括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山前曲折度(Smf)、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的比值(Vf)、盆地形状指数(Bs)等。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经统计分析提出了研究区界定流域构造活动强弱程度(Iat)的地貌参数临界值划分方案,即1.0≤Iat1.5,为构造活动程度高;1.5≤Iat2.0,为构造活动程度较高;2.0≤Iat2.5,为构造活动程度中等;2.5≤Iat≤3.0,为构造活动程度低。 利用ArcGIS软件将渭河中上游流域划分为26个亚流域和70个子流域。分别提取亚流域和子流域的地貌参数,分析研究认为: (1)构造活动程度相对强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渭河上游南岸,如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毛河和藉河等流域,面积为6050.92km2,约占流域总面积14.42%。其中毛河流域相对构造活动值(Iat值为1.33)最小。 (2)构造活动程度中等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渭河中游和上游北岸,如大咸河、散渡河、千河、牛头河、通关河、横水河、漆水河、金陵河、清姜河、石头河等流域,面积为24388.50km2,约占流域总面积58.13%。 (3)构造活动程度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渭河上游北岸,如葫芦河和秦祈河流域,面积为11518.6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27.45%。 本文从区域地质、历史地震活动、水系格局和野外考察的构造地貌等方面,验证上述研究结果,认为研究结论与野外地质和地貌调查结果一致。该方法对区域的活动构造量化分析很有借鉴意义。 综合区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差异性,根据渭河流域阶地的发育特征,以及前人对阶地的测年成果,认为:更新世晚期以来,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东向构造挤出的背景下,渭河中上游流域地貌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秦岭北缘断裂带和南华山—六盘山断裂带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9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9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壮;李有利;杨景春;;北天山流域河长坡降指标与Hack剖面的新构造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郭进京;韩文峰;梁收运;;青藏高原东北缘岷县-武都地区构造地貌演化与高原隆升[J];中国地质;2006年02期
3 郭芳芳;杨农;孟晖;张岳桥;叶宝莹;;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8年01期
4 李利波;徐刚;胡健民;于新兵;;基于DEM的活动构造研究[J];中国地质;2012年03期
5 刘锁旺,甘家思,姚运生,申重阳;西秦岭北缘断裂和海原断裂的走滑转换变形及其与陇山地块的相互作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年03期
6 邹斌文;马维峰;龙昱;侯圣山;张林;;基于ArcGIS的条带剖面提取方法在地貌分析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7 许炯心;李炳元;杨小平;周力平;师长兴;高抒;郑祥民;熊康宁;朱秉启;汪亚平;周立e
本文编号:2781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8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