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不同植被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08:17
【摘要】:三峡库区河湾型边滩的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库区生态景观、生物栖息繁殖生长、库区水质、泥沙淤积、河岸稳定性及边滩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河湾型边滩植被群落环境现状及理化性质变化趋势,理化性质对植被和土壤的作用效果,有助于更好了解植被、土壤和环境对三峡库区河湾型边滩的影响,进而为三峡库区河湾型边滩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对三峡库区河湾型边滩(彭溪河黄石段)设置了6个样带18个取样点,对其植被群落和土壤进行了调g筒裳R巴獾鞑榘ㄖ脖蛔槌伞⒏叨取⑵刀取⒏嵌取8餮寥朗笛槭曳治霭ㄍ寥篮俊⒂谢己俊H值、铵态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CO_2浓度、土壤CH_4浓度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结论如下:(1)彭溪河黄石段河湾型边滩植被比较丰富,主要有狗牙根、水蓼、蜈蚣草等共12科、15属、16种,包括灌木4种,草本植物共12种,草本植物主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科、属和种的具体分布情况是:马鞭草科、漆树科、冬青科各1属1种,为种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菊科1属1种,为半灌木;豆科、十字花科各为1属1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蓼科1属2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3属3种,为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科、堇菜科各1属1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科1属1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芦科2属2种,为一年生蔓生植物;根据植被高度、频度、盖度和重要值分析,边滩植被分为5个群落:油菜-玉米群落、盐肤木-水蓼群落、水蓼-小苔草群落、水蓼-狗牙根群落和狗牙根群落。(2)从样带内各群落物种组成上看,1月-2月草本植被群落大多为枯萎期,灌木和乔木植被生长优势明显。3月-5月草本植被群落迅速生长,成为样带内优势物种,草本植物在淹没区占绝对优势,说明草本植被耐水性强,繁殖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相反,在175米以下淹没区灌木植被和乔木植被缺失或数量极少,说明原生灌木和乔木在河湾型边滩自然环境改变后生存较为困难。可见,三峡库区河湾型边滩植被群落演替表现出了由复杂灌木-草本群落向多草本群和单草本群落发展的趋势。因此,通过人为植入耐水性、耐碱性草本和灌木,可以增加河湾型边滩物种多样性,以实现库区河湾型边滩植被群落改造,促进河湾型边滩植被群落的交替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3)边滩不同样带内植被土壤的pH、有机碳、铵态氮、速效钾、速效磷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草本群落pH值高于其他群落,越靠近河边pH值有增高的趋势。植被群落土壤有机碳出现了类似pH值的变化趋势,但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受非淹没区农田灌溉影响较大,导致不同植被群落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月份出现较大波动,边滩植被各项土壤营养值较高,土壤肥沃。草本群落土壤各项营等级逐渐增加,说明土壤和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增加。(4)边滩不同样带内植被群落土壤CO_2、CH_4含量受气候、水位等因素出现的差异而变化,狗牙根群落土壤CO_2、CH_4含量高于其他植被群落。随海拔升高土壤CO_2、CH_4含量逐渐降低,说明有机碳分解、枯萎植被分解、植被根系呼吸会加大土壤CO_2、CH_4含量。土壤CO_2含量和土壤有机碳、pH、速效钾存在显著性相关。(5)边滩不同样带内植被群落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重金属有向河边草本植被群落土壤迁移的趋势,但趋势不明显。不同植被群落在生长阶段,对土壤重金属有一定吸收作用,因此,人为增加河湾型边滩植被多样性和种类有利于减少三峡库区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植被群落的高度、盖度和植物种类和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不存在显著关系。说明三峡库区边滩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未能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体系。加强库区边滩生态修复和建设,有利于增强边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4;X144
【图文】:

路线图,论文研究,路线图,河湾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植物种类与分布;(2)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土壤物理性质特征;(3)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土壤化学性质特征;(4)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理化性质、土壤 CO2、CH4、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5)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河湾型边滩植被群落特征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1.3.2 研究技术路线

折线图,样带,折线图


重庆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差 23.28%。五号样带由于边滩水位变化原因,最低值为 5 月为 32.79%数据只有 4 月到 5 月记录,其中最高值在四月为 22.48%。六号样带(狗牙根群落)土壤含水量为 45.21%。由表 4-2,图 4-1 可知,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含水量差异为:一号样带<二号样带<三号样带<四号样带<五号样带<六号样带。

折线图,样带,折线图,温度变化


植被的生长、发育受土壤温度的直接影响,同时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有较大影响,各种理化性质等都受土壤温度的影响。由图 4-2 可知,一号样带 1 到 5 月温度在 12.20℃到 31.80℃之间波动,其中温度值最大出现在 5 月为 31.80℃,温度值最小出现在 1 月为 12.20℃,平均温度值为 19.80℃。二号样带 1 到 5 月温度在 11.90℃到 30.20℃之间波动,温度值最大出现在 5 月为 30.20℃,温度值最小出现在 1 月为 11.90℃,平均温度值为 19.72℃。三号样带 2 到 5 月温度在 18.00℃到 28.20℃之间波动,温度值最大出现在5月为28.20℃,值最小出现在2月为18.00℃,平均温度值为21.67℃。四号样带 3 到 5 月温度在 19.50℃到 29.00℃之间波动,温度值最大出现在 5 月为 29.00℃,温度值最小出现在 1 月为 19.50℃,平均温度值为 22.87℃。五号样带 4 到 5 月温度在 19.80℃到 27.80℃之间波动,温度值最大出现在 5 月为27.80℃,温度值最小出现在 4 月为 19.80℃,平均温度值为 23.8℃。六号样带温度值为 26.5℃。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含水量:一号样带<二号样带<三号样带<四号样带<五号样带<六号样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力;陈秀万;王平义;林孝松;;长江上游边滩形态及与河道的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4期

2 王雯;槐文信;曾玉红;;多级复式断面河道植被水流特性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3 盛茂银;刘洋;熊康宁;;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3年19期

4 韩张雄;王龙山;郭巨权;李雪莹;马娅妮;刘晓艳;;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综述[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年02期

5 胡启武;吴琴;刘影;李晓峰;尧波;钟中罡;卢伍山;;湿地碳循环研究综述[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6 黄承标;罗远周;张建华;蒋得斌;玉伟朝;李保平;;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垂直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7 田自强;韩梅;张雷;;西太湖河网区恢复与退化河岸带湿地生态及水环境功能比较[J];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8 隋红建;吴璇;崔岩山;;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9 杨金艳,王传宽;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J];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10 张金洋,王定勇,石孝洪;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水后土壤性质变化的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洋;漓江江心洲植被演替及其修复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7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87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