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蒙自市草坝镇东山岩溶特征及发育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9 14:34
   草坝东山岩溶发育区位于云南省蒙自市,属南洞暗河流域范围。为进一步勘查南洞地下河管道集中区,查明该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研究岩该区溶发育特征,评价岩溶发育程度,总结岩溶发育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借助于钻探、示踪试验、水质分析等手段获取蒙自东山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利用GIS软件对该区岩溶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岩溶发育规律,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岩溶发育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认知:研究区岩溶发育形态多样,溶蚀洼地、落水洞、漏斗、暗河均发育。岩溶洼地多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大小洼地嵌套分布;落水洞、漏斗分散分布;地下暗河有南洞暗河及其三条支流。通过对岩溶特征研究发现:地下水越丰富侵蚀性越强,岩溶越发育;岩溶洼地长轴方向、地下暗河、裂隙走向均与断层走向一致,尤其是地下暗河沿断裂带发育;拉伸断裂影响区岩溶数量多;构造运动控制岩溶发育的分层性;地形地貌和构造断层共同控制岩溶的形态。漏斗、落水洞的集中发育可作为寻找暗河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模糊数学评价确定出各评价单元的岩溶发育程度。草坝东山岩溶发育强烈区占总面积的75%,中等区占17%,微弱区占8%。发育强烈地区主要为T_2g~2、T_1y~3、T_2g~1地层的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灰岩,该区各种岩溶形态齐全、数量多、集中度高,地下大都发育有暗河管道。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利用该方法可以定量的评价各区域的岩溶发育程度。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931.5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昆明


技术路线图

位置,云南省,自治县,气温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研究区地质概况2.1研究区位置与范围研究区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彝族哈尼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属南盘江流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0′-103°30′,北纬23°30′-23°40′。草坝镇交通便利,铁路、公路齐全(见图2-1)。铁路往北与昆明相连接,以南与屏边苗族自治县、边境附近的河口瑶族自治县相连,以西与蒙自火车北站相通;南北向有开河高速贯通,东西与羊鸡高速相接;同时,开蒙线也通过此地。此地区是云南省北部与南部相连接的枢纽地区,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图2-1交通位置图2.2气象水文蒙自草坝东山属于云南省红河州地区。海拔1200~1300m的盆地区,年平均气温19.2℃,最高气温38.2℃,最低气温-2.5℃;海拔1400~1550m的平缓山11

地貌图,地貌,类型,盆地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3地貌类型图2.3.1侵蚀堆积地貌(Ⅰ)1、河湖积平原(I2)分布于大庄、草坝盆地内,与边缘山前冲洪积平原相接,面积大,地表平坦,标高1293m-1300m,相对高差10m上下,发育有季节性或常年性小河流,并发育有一级阶地。盆地内从新第三系直至第四系全新统均有沉积,主要为湖相沉积,且厚度大,最大沉积厚度可达200-500m以上。2、山前冲洪积平原(I3)分布于草坝、大庄盆地边缘,呈不规则条带分布,宽500-2500m不等,地势由山区向盆地中心呈缓倾斜状,标高1290-1330m,为山区洪流流出沟口时,由于搬运能力迅速减弱,而使碎屑物质在山前堆积而成。因受差异降升的结果,坡面常发育有小冲沟,普遍有冲洪积扇、冲洪积物。由锥顶到扇缘粒度表现由粗到细的变化特征。2.3.2构造侵蚀、剥蚀地貌(Ⅱ)构造剥蚀低中山(Ⅱ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的团山一带,主要由T2f、P2l、P2β地层组成。标高1400-2000m,相对高差100-300m。地表多被切割形成冲沟,深度最大可达200m。基岩风化剥蚀强烈,在冲谷及下游地段松散物质沉积厚,山脊部位薄,地面总体坡度约10°-25°,在低洼地带有泉水出露。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小志;;高密度电法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03期

2 刘旭;应学谦;;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效果[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8期

3 ;聚焦资源环境问题,启动国际岩溶大科学计划[J];中国地质;2017年01期

4 张之淦;;岩溶圈系统及其研究方法[J];中国岩溶;2007年01期

5 袁道先;;现代岩溶学在中国的发展[J];地质论评;2006年06期

6 劳文科,李兆林,罗伟权,梁彬;洛塔地区表层岩溶带基本特征及其类型划分[J];中国岩溶;2002年01期

7 杨边花;广西发现罕见岩溶原始森林[J];云南林业;1994年05期

8 郝拴虎;;浅析影响准格尔旗东部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J];科技创业家;2014年01期

9 ;《中国岩溶》征稿简则[J];中国岩溶;2019年01期

10 ;《中国岩溶》征稿简则[J];中国岩溶;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启宏;;西江航运桂平梯级马骝滩枢纽的岩溶渗漏问题[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2 雷万荣;黄永泉;唐春梅;江凌云;;江西莲花县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分析[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曾鹏;武法东;王彦洁;宋玉平;马鹏飞;;中国南北方岩溶景观及其形成条件的差异[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4 蒋忠诚;裴建国;夏日元;张美良;熊康宁;雷明堂;;岩溶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5 卢耀如;刘福灿;;岩溶研究的发展及基本内容和理论问题的概略探讨[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6 李承海;黎友添;蔡剑波;;广州西北部上古生界岩溶特征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毛天鹏;;遵义县城北某小区岩溶勘察与治理[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星;石桂;;三高电法在高速公路岩溶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吕金波;王泽龙;刘增会;刘增利;;中国北方岩溶演化序列——以房山地质公园圣莲山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暨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袁道先;刘再华;曹建华;章程;裴建国;;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 张发旺;强化政治首位作用,推进新时代岩溶事业高效发展[N];中国矿业报;2019年

2 贾龙;岩溶所专家应急调查广西百色岩溶内涝[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3 贾龙;岩溶所为广西百色岩溶内涝应急处置出谋划策[N];中国矿业报;2019年

4 记者 何亮;中国“岩溶”研究有能力牵头国际合作[N];科技日报;2018年

5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苏橹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检阅国际岩溶中心建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田雪莲;从全球视野研究岩溶科学[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司徒瑜;国际岩溶中心落户桂林[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记者 张军;北京地下1000米一半是岩溶[N];北京日报;2001年

9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地震CT技术洞悉岩溶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晓慧;“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N];中国矿业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星;基于溶解潜力的岩溶发育数值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潘欢迎;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张涛;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岩溶型储层形成与保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马栋;深埋岩溶对隧道安全影响分析及处治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张良喜;白云岩岩溶砂化形成机理及其工程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阳兵;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生态退化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陈彦美;南方岩溶金属矿区地下水防治理论与实践[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8 张远瞩;外源酸(硫酸、硝酸)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9 胡修权;涪陵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珊;岩溶堆积型铝土矿系统开采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帅;蒙自市草坝镇东山岩溶特征及发育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腾;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余娟;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估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天财;喀斯特山地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5 孙旭;莱芜某百万级火力电厂项目岩溶勘察及稳定性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张战仁;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联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先俊;某铁路岩溶段塌陷机理与工程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路杰;黄河上游河源区羊曲坝址岩溶形成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杜尊龙;强烈岩溶控制型高速滑坡形成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周伟;岩溶对桥梁地基稳定性分析及注浆治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5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15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