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在科尔沁沙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20:57
城市污泥是一种以有机成分为主、组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可作为肥料或退化土壤的改良剂,实现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土地沙漠化导致土壤质量退化,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进而制约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因此,沙地退化土壤的修复已成为21世纪环境发展及生态建设的研究热点。将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与沙地土壤改良结合起来,是环境生态工程领域的新途径。因而,开展城市污泥在退化沙地土壤改良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污泥中大量重金属及多种污染物的存在,成为限制污泥土壤改良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城市污泥施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风险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科尔沁典型退化沙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沈阳市城市污泥为试验材料,主要采用分析测试与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脱水污泥在对退化沙地土壤的改良过程中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并结合综合效益分析,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及退化沙地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pH值均呈弱碱性,含水率与溶解性盐类含量较高。污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总钾的含量分别为400-531g/kg,14.86-17.58g/kg,13.15-28.54g/kg,6.51-9.13g/kg,显著高于农家肥(猪粪与牛粪),具有较好的土地利用潜力。各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受污水处理厂污水来源、污水处理规模及污水处理工艺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污泥中Zn的含量较高,在4285-7154mg/kg,均超出污泥相关的标准限值。污泥中均检出含有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这四类抗生素,其中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20-9.27mg/kg和0.18-0.85mg/kg,已大大超出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中此种抗生素的平均含量。其次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其中土霉素的含量在0.40-0.85mg/kg。综合分析各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征,应选取城市生活污泥作为土壤改良的材料。 污泥的施入可显著增加退化沙地土壤表层中氮磷养分含量,利于植物对营养物的吸收。其中土壤中磷素不易发生迁移,而土壤中氮素向下迁移的能力较强,可见城市污泥施用于土壤后氮素淋溶的风险大于磷。污泥的施入对淋出液中氮、磷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影响,污泥施用量为30t/hm2时,淋出液中总氮、总磷含量与不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硝态氮的含量较不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增加11%-33%,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较小。污泥施用量为60、90t/hm2两个处理中,经淋洗3次后,即累积降雨量达150mm时,淋出液中全氮及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中硝态氮含量超出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限值(20mg/L),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污泥的施用对pH有显著影响,最终稳定在8.24-8.54。淋出液中Cu、Zn、Pb的浓度变化趋势大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所有的污泥处理中,随淋洗量的增加,并未增加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而污泥施用量为60、90t/hm2时,在第五次淋洗(即降雨量达250mm)后Cd浓度增加幅度较大,最大浓度达到未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中Cd浓度的3倍左右,已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限值(Cd≤0.01mg/L),存在污染风险。重金属Cd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但随降雨量的增加,存在向下层土壤迁移的风险,在污泥施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污泥应用于沙地土壤改良的最佳污泥施用量应控制在30t/hm2范围内,最佳施用期应在降雨量较少的春季。若要提高污泥的施用量,可考虑少量多次的施入,同时要注意避免在降雨频次较多、雨量较大的夏季施用。 重金属镉的在短期(1-3d)内可降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亚硝态氮的浓度,其中3d内的影响最为明显,之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三种形态氮素浓度的变化趋于缓和。土霉素对土壤的氨化作用产生抑制,抑制程度与土霉素浓度相关,而土霉素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氧氟沙星为10、25mg/kg时,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但随氧氟沙星浓度的提高呈现出对硝化和氨化的抑制作用。土霉素与氧氟沙星两种抗生素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对土壤中无机氮转化的影响较各自单一污染的影响程度大。 城市污泥的施用可显著促进狼尾草的生长,尤其是在污泥施用量为30t/hm2时,狼尾草的鲜重及叶面积指数分别为未施用污泥处理的3.07倍和2.33倍,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狼尾草的鲜重及叶面积指数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未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污泥的施用使土壤中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23、2.13、7.10倍,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1.94%、44.78%、91.94%。同时,污泥的施用也提高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其中对狼尾草中Cd含量影响最大,且与各处理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下Cu、Cd、Pb、Zn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说明狼尾草的根系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中狼尾草的根对Cd、Pb的富集能力较Cu、Zn的富集能力强。因此控制污泥施用量为30t/hm2范围内,可有效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狼尾草生物量,且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通过分析城市污泥有机质及N、P、K等营养元素成分含量,能量及经济效益可以看出,污泥应用于退化土壤的改良也是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意义。综上所述,城市污泥应用于退化沙地土壤的改良通过科学的指导与管理,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能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对于污泥在改良退化土壤的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可通过时空匹配、避免积累、水土监控及体制监管等方式解决,保证其应用的安全性。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S15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2.2 退化沙地生态系统恢复
1.2.3 污泥应用于退化土壤的改良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沈阳市城市污泥的营养成分及污染特征
1.4.2 城市污泥施用的淋溶风险及复合污染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1.4.3 城市污泥施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4 城市污泥施用对退化沙地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综合效应分析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污泥的主要营养成分与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2.2 污泥样品的采集
2.2.3 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污泥的基本指标
2.3.2 污泥的营养成分分析
2.3.3 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
2.3.4 污泥中抗生素含量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污泥改良沙地过程中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风险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供试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总氮的动态变化
3.3.2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总磷的动态变化
3.3.3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3.3.4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磷素迁移的影响
3.3.5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污泥改良沙地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淋溶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pH、电导率的动态变化
4.3.2.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重金属的动态变化
4.3.3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典型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一污染对土壤氮的影响
5.3.1.1 镉污染对土壤氮的影响
5.3.1.2 土霉素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1.3 氧氟沙星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2 重金属镉与土霉素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5.3.2.1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2.2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5.3.2.3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 重金属镉与氧氟沙星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3.1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2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3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城市污泥对狼尾草的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污泥施用量对狼尾草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2 污泥施用量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6.3.3 污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6.3.4 污泥施用量对狼尾草体内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城市污泥应用于退化沙地改良的环境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引言
7.2 污泥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利用价值分析
7.2.1 城市污泥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
7.2.2 污泥中有机质价值量分析
7.2.3 污泥中氮元素价值分析
7.2.4 污泥中磷元素价值分析
7.2.5 污泥中钾元素价值分析
7.3 污泥中能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7.3.1 污泥运输情况分析
7.3.2 污泥所蕴含的能量分析
7.3.3 污泥应用于退化沙地的经济效益分析
7.3.3.1 市场空间
7.3.3.2 成本-收益分析
7.4 污泥应用的生态安全性分析
7.4.1 存在的安全风险
7.4.1.1 微观风险
7.4.1.2 宏观风险
7.4.1.3 不当激励
7.4.2 解决途径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本研究相关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专利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3768
【学位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S156.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1.2.2 退化沙地生态系统恢复
1.2.3 污泥应用于退化土壤的改良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沈阳市城市污泥的营养成分及污染特征
1.4.2 城市污泥施用的淋溶风险及复合污染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1.4.3 城市污泥施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4 城市污泥施用对退化沙地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综合效应分析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污泥的主要营养成分与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污水处理厂概况
2.2.2 污泥样品的采集
2.2.3 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污泥的基本指标
2.3.2 污泥的营养成分分析
2.3.3 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
2.3.4 污泥中抗生素含量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污泥改良沙地过程中土壤氮磷淋溶特征及风险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供试材料
3.2.3 试验设计
3.2.4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总氮的动态变化
3.3.2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总磷的动态变化
3.3.3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3.3.4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磷素迁移的影响
3.3.5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硝态氮迁移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城市污泥改良沙地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淋溶风险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pH、电导率的动态变化
4.3.2.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洗液中重金属的动态变化
4.3.3 不同污泥施用量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典型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单一污染对土壤氮的影响
5.3.1.1 镉污染对土壤氮的影响
5.3.1.2 土霉素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1.3 氧氟沙星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2 重金属镉与土霉素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5.3.2.1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2.2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5.3.2.3 不同镉浓度下土霉素的浓度变化对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 重金属镉与氧氟沙星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5.3.3.1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2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5.3.3.3 不同镉浓度下氧氟沙星的浓度变化对土壤亚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城市污泥对狼尾草的生长及土壤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材料
6.2.2 试验设计
6.2.3 样品处理与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污泥施用量对狼尾草生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2 污泥施用量对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
6.3.3 污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6.3.4 污泥施用量对狼尾草体内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城市污泥应用于退化沙地改良的环境及经济效益分析
7.1 引言
7.2 污泥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利用价值分析
7.2.1 城市污泥的营养元素和重金属
7.2.2 污泥中有机质价值量分析
7.2.3 污泥中氮元素价值分析
7.2.4 污泥中磷元素价值分析
7.2.5 污泥中钾元素价值分析
7.3 污泥中能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7.3.1 污泥运输情况分析
7.3.2 污泥所蕴含的能量分析
7.3.3 污泥应用于退化沙地的经济效益分析
7.3.3.1 市场空间
7.3.3.2 成本-收益分析
7.4 污泥应用的生态安全性分析
7.4.1 存在的安全风险
7.4.1.1 微观风险
7.4.1.2 宏观风险
7.4.1.3 不当激励
7.4.2 解决途径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本研究相关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专利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化信;;关于污泥还田的问题[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2 刘常青;黄游;张江山;赵由才;;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4期
3 刘峰;万新南;陈希伟;;浅谈中国城市污泥的处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8期
4 付新梅;俞珊;李云飞;唐兵;;污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2期
5 付华,周志宇,张洪荣,李立恒,李雪瑞;施用污泥对黑麦草生育及其元素含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2年03期
6 田宁宁,王凯军,柯建明;剩余污泥好氧堆肥生产有机复混肥的肥分及效益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1期
7 刘凤侠;林地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对地下水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S1期
8 傅华,王玉梅,周志宇,张洪荣,左秀娟;施用污泥对黑麦草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年02期
9 王硕;鲍建国;刘成林;;城市污泥特性研究与园林绿化利用前景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1期
10 刘颂颂;吕浩荣;莫罗坚;陈裕喜;李年生;;城市生活污泥在林业上的应用综述[J];广东园林;2007年S1期
本文编号:2843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4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