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城镇化背景下的和田绿洲时空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16 16:09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自然、人文两种特色的生态地理景观,是干旱地区人们生存、活动与发展的主要自然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绿洲发生了显著变化,绿洲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以和田绿洲作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像元二分模型、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对和田绿洲的规模、格局、重心迁移进行研究。同时,本文通过对和田绿洲植被覆盖以及绿洲城镇规模、格局、重心迁移变化的研究来探讨绿洲发展与绿洲植被覆盖和城镇扩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绿洲植被覆盖和城镇扩展对绿洲发展的影响。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绿洲发展与绿洲植被覆盖、城镇扩展关系的探讨,总结其内在存有的相关规律,为今后和田绿洲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及合理化建议。结果显示:(1)1994—2016年绿洲的扩展主要是以外围扩张,内部填充的方式进行。在近23年间绿洲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面积的增加是和田绿洲面积变化的主要贡献者,位于和田绿洲西部的皮墨垦区以及绿洲东南部的乡镇,是绿洲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与此同时,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中间地带耕地的扩张也较为明显。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状态转移矩阵下,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转移最为明显,两者均显示转移为耕地;(2)和田绿洲高植被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洲中部,并呈大面积片状分布;中、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绿洲的外围,斑块面积较小,破碎程度较高。1994—2016年间绿洲的植被覆盖总面积和高植被覆盖面积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高植被对绿洲面积的增加贡献较大。在不同等级的植被覆盖转移中,裸地和低植被覆盖主要向中植被覆盖转移,而中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显示出了相互转移的趋势;(3)在城区面积变化中,和田市的城区面积不仅变化大,而且城区面积也最大,墨玉县和洛浦县的城区面积变化也较大,但在变化幅度上小于和田市的变化。在研究时段内,和田市、墨玉县以及洛浦县城镇面积都呈增加趋势,且和田市和墨玉县分别向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附近扩张,洛浦县向和田市方向扩张;(4)在绿洲的时空演变与绿洲植被覆盖、城镇时空变化的关系中,绿洲植被覆盖的变化直接决定了绿洲空间边界的变化,核心城镇在空间上的扩张与绿洲边界的直观联系不太明显,而绿洲周边小村镇的变化对绿洲边界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5)和田绿洲的发展,在注重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在不断推进绿洲化及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天然生态屏障林草地的保护,保障天然林草地生态用水,确保未来绿洲长期、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发展。
【学位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901;X144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喀什,绿洲,概况


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究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和田绿洲(37°00′~ 37°30′N,79°30′~ 80°30′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属于我国极端干旱区[69,70]。和田绿洲是我国南疆地区,也是和田地区的,其背靠昆仑山脉,面向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主要是两条河流冲击成积平原,两条河流(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贯穿绿洲南北[71-73]。政区划上和田绿洲主要包括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以及和田市三县一,其总面积约 8.1×104km2,约占和田地区整体面积的 32.6%。

地势图,地势,东西方向,界限划分


四周高山盆地环绕,高原,山地及北部平坦地区界限划分明显。绿洲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通过图2-2 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自西向东海拔高度呈波状变化,总体呈自西向东下降

影像,面积变化,不同时期,绿洲


判断解译结果正确与否。具体实施步骤为:以 2016 年的解译结果为样区选取一个矩形边框,边框四至点为(37.54°N,79.15°E)(36.9°N,797.54°N,80.6°E)(36.9°N,80.6°E),然后对矩形边框进行格网化处理 150 个研究区内的验证点(对于在矩形内的样点在荒漠中的部分点选择通过样本地物与解译结果的对比,得到绿洲解译精度。结果显示,在样本点中,参考地物与解译结果相对应的正确的样点个数为 118 个,解到了 87%,解译精度较好,满足研究需求。规模变化洲的面积变化是描述绿洲规模变化最直观的一种方法,也是众多研究者的方法。绿洲的面积能够直接反映绿洲的规模大小,通过多时相的绿洲则可以分析出绿洲变化的空间格局演变以及变化的速度。在通过前文获界之后,将解译的影像导入 ArcGIS 软件,进行矢量化,然后计算出绿并对绿洲边界的变化进行出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华君;;绿洲的定义修正及其命名与分类[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杨发相;付强;穆桂金;岳健;吉力力·阿布都外力;;中国绿洲区划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7年05期

3 李乔,唐景新;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分区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市土地利用分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1998年03期

4 唐湘玲;薛峰;;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气候的变化特征[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永涛,申元村;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划及农业利用评价[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6 江煜;王学峰;;干旱绿洲区基于生态文明的灌溉水价构成研究[J];人民长江;2008年20期

7 刘七军;李昭楠;;干旱绿洲区农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评述与展望[J];开发研究;2010年04期

8 杨永龙;钱莉;刘明春;刘惠兰;;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2期

9 杨文光,向芳,朱利东;河西走廊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张秀霞;颉耀文;吕利利;;敦煌绿洲近30年的景观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弟文;城镇化背景下的和田绿洲时空演变分析[D];新疆大学;2019年

2 张雨露;基于遥感的黑河中游绿洲区玉米生长及变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年

3 杨波;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指标及优化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4 汪昌树;焉耆盆地绿洲区水体硝态氮量演变特征与趋势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5 韩娜娜;绿洲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艳霞;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性与主要生理生态性状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3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43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