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生态功能及养分空间变异

发布时间:2020-10-24 18:01
   凋落物是衡量森林质量的关键特征之一。为了探究凋落物生态功能及养分空间变异,本研究基于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的4块1 hm2方形固定样地的林分调查数据和等距离网格布点取样的800个凋落物(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样品的测定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半变异函数模型拟合、空间插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凋落高峰期前(8月末)凋落物现存量、持水性能、养分(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特征和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合理经营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凋落物总现存量为29.10 t/hm2,其中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的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19.50 t/hm2和9.50 t/hm2,半分解层的现存量均显著高于完全分解层(P0.05),占总量的55.57-72.72%;总持水量(自然含水量)为16.39 t/hm2,持水率(自然含水率)为236.37%。各样地内半分解层持水能力均较弱(持水量为5.56 t/hm2,持水率为64.08%),而完全分解层的持水能力相对较强(持水量为10.83 t/hm2,持水率为172.30%),显著高于半分解层。(2)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有机碳(C)、全氮(N)及全磷(P)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分别为421.68、18.86和1.26g/kg,8.16、0.36和0.02 t/hm2,2.46、55.94 和 841.74,而在完全分解层中分别为 350.78、17.80 和 2.68 g/kg,3.22、0.17和0.03 t/hm2,3.09、58.10和408.15。C和N浓度及归还量均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利用效率明显大于N和C的利用效率,P是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3)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凋落物养分(C、N和P)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变异系数范围为10.94%~65.63%,均表现为中等变异,且同一样地,变异性呈现养分归还量养分利用效率养分浓度,完全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和全磷的空间变异程度较半分解层大;凋落物养分浓度的空间异质性在研究尺度上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完全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和全磷的分形维数较半分解层小,其具有更好的结构性,空间分布简单,而凋落物氮素空间分布特征与它们相反。(4)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凋落物养分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除部分样地半分解层或完全分解层凋落物养分特征结构比大于75%,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效应引起,不适合进行空间插值)呈明显的条带状和斑块状梯度性分布,且同一样地养分浓度和利用效率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变化趋势相反,而养分归还量的变化规律不如养分浓度和利用效率明显。(5)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凋落物养分归还量与凋落物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凋落物养分浓度与持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归还量和利用效率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其中,C和N受持水率影响较P明显,且完全分解层较半分解层明显;凋落物养分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与凋落物其他养分指标和化学计量比之间呈显著相关。(6)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半分解层和完全分解层凋落物养分浓度、归还量和利用效率与林分因子(郁闭度、物种数、株数、生物多样性指数、针叶树种及株数占比和胸径)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半分解层凋落物养分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而针叶树种及株数比例对完全分解层影响更明显,且林分特征对N和P的影响较C大。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7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凋落物概念与发展
        1.2.2 凋落物生态功能
        1.2.3 凋落物养分空间变异
        1.2.4 凋落物养分空间变异影响因素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土壤状况
        2.1.4 气象特征
        2.1.5 植被特征
    2.2 森林资源
    2.3 社会条件
3 研究方法
    3.1 样地设置
    3.2 林分调查
    3.3 凋落物样品采集
    3.4 凋落物养分测定
    3.5 数据计算
    3.6 统计分析
        3.6.1 经典统计学
        3.6.2 地统计学
4 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凋落物现存量
    4.4 凋落物持水性能
    4.5 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
        4.5.1 养分浓度
        4.5.2 养分归还量
        4.5.3 养分利用效率
    4.6 小结
5 凋落物有机碳空间变异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凋落物有机碳的统计特征
    5.4 凋落物有机碳的空间变异及分布
    5.5 凋落物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5.6 小结
6 凋落物氮素空间变异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凋落物氮素的统计特征
    6.4 凋落物氮素的空间变异及分布
    6.5 凋落物氮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6.6 小结
7 凋落物磷素空间变异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凋落物磷素的统计特征
    7.4 凋落物磷素的空间变异及分布
    7.5 凋落物磷素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
    7.6 小结
8 讨论
    8.1 凋落物生态功能
        8.1.1 凋落物现存量
        8.1.2 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8.1.3 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
    8.2 凋落物养分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
        8.2.1 空间异质性
        8.2.2 影响因素分析
    8.3 存在的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圣评;吴军;;会东县3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8年01期

2 舒圣评;吴军;;金沙江河谷3种近熟人工林凋落物持水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8年03期

3 赵文君;宗炜;崔迎春;吴鹏;侯贻菊;刘延惠;丁访军;;改变凋落物输入对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灌木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贵州林业科技;2018年01期

4 赵冲;王正宁;蔡一冰;张涛;王昌辉;王大洋;郭思;刘博;;凋落物类型及覆盖厚度对杉木幼苗出土与早期生长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5 孟庆权;葛露露;杨馨邈;王俊;林宇;何宗明;;滨海沙地不同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9年03期

6 郭瑞;王义平;吴鸿;;森林凋落物层的节肢动物与森林健康的关系[J];林业科学;2012年03期

7 张志兰;郑云泽;于秀娟;;重庆市几种常见经济林凋落物持水性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9年02期

8 周清慧;黄冠;陈继豪;王鹏程;晏召贵;;林下凋落物对土壤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J];湖北林业科技;2019年03期

9 陈进;徐明;邹晓;陶实德;汪东宇;张健;;贵阳市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6期

10 周勇;王晓娜;王丽;蒋红卫;张大明;郝沙;孙景花;章林;;长白山4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凋落物引燃概率[J];森林防火;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运林;蒙古栎和红松凋落物含水率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2 张雪梅;沙漠公路防护林主要植物种凋落物的分解特征[D];新疆大学;2017年

3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4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5 路文杰;放牧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转化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定兰;官山森林大样地凋落物产量、储量及分解动态[D];江西农业大学;2019年

2 彭信浩;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凋落物及降雨改变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3 刘双婷;缙云山阔叶林土壤呼吸对降水和凋落物变化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

4 刘欣;华北落叶松不同林型凋落物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5 李翔;林分因子对凋落物性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秦倩倩;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生态功能及养分空间变异[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7 孙鉴妮;麻栎和赤松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8 姜博涵;我国不同气候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去除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9年

9 刘毓敏;林下层植被去除和凋落物去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9年

10 邱雪丽;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三种林型土壤碳组分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5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