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川南竹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组成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03:18
   竹林土壤碳氮库是全球碳氮汇的重要组分之一,探讨其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变化规律,可为解释土壤碳氮库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川南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9种竹林(慈竹林Dendrocalamus affinnis、撑绿竹林Bamdusa pervariabilis Dendrocalamopsis daii、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ces、硬头黄竹林Bambusa rigida、绵竹林Bambusa intermedia、麻竹林Dendrocalamus latiflorus、西凤竹林Bambusa multiplex、苦竹林Pleioblastus amarus、方竹林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竹林间表层土壤碳氮组分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组分在不同竹林下的变化特征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不同竹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未来泸州竹林支柱产业发展状况下竹林土壤碳氮储量的估算及竹林土壤管理提供参考。(1)不同竹林间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为11.56g/kg,变幅为91.72%。研究发现,不同竹林间表层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显著。苦竹林表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重组有机碳含量大于其它8种竹林;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现出方竹林苦竹林绵竹林毛竹林硬头黄竹林撑绿竹林西凤竹林麻竹林慈竹林的变化规律;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介于0.89-18.39g/kg之间,变幅为95.16%,其中,绵竹林含量最高,慈竹林最低;苦竹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147.73mg/kg,是最低值慈竹林的3.24倍。(2)研究区竹林表层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1.15g/kg,变幅为67.92%。不同竹林全氮含量变异系数为9.25~40.59%,其中,麻竹林属弱变异,其余8种竹林均达到中等变异水平。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49.38~173.30mg/kg,且苦竹林毛竹林方竹林绵竹林麻竹林撑绿竹林硬头黄竹林西凤竹林慈竹林;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7.31~16.08mg/kg之间,且毛竹林、绵竹林、苦竹林、方竹林极显著高于慈竹林、撑绿竹林、硬头黄竹林、麻竹林、西凤竹林(P0.01);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在2.24~7.66mg/kg之间变化,其变幅达70.76%;苦竹林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方竹林,二者都极显著高于其它竹林:表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在不同竹林间为11.11~21.39mg/kg,其中,毛竹林最高,慈竹林最低。(3)本研究中,土壤pH值与各碳组分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土壤pH值微小变化将会对各碳组分造成极显著影响。全磷与易氧化有机碳、轻重组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速效磷与与重组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土壤磷素是导致碳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同时,土壤碳组分还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P0.01)。此外,盖度与重组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4。(4)土壤pH值与碱解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磷与碱解氮、硝态氮、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速效磷与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无机氮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大(P0.05)。除土壤铵态氮之外,其余氮组分均会受到土壤含水量的极显著影响(P0.01)。竹子高度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6;盖度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91,这表明竹林盖度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含量变化特征。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S714.2
【部分图文】:

分析图,技术路线,分析图,慈竹


3结果与分析??3.1不同竹林±壤总有机碳及碳组分变化特征??3.1.1?±壤总有化碳??图3-1显示,9种竹林中苦竹林表层王壤TOC含量最高为25.36g/kg,是慈竹林??的12.07倍。说明沙质王壤养分蓄积能力不够,从而导致慈竹林含量较低。不同竹林??表层±壌TOC含量的变异系数为20.51% ̄80.91%,根据变异系数的等级划分标准,??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由LSD多重比较可知,慈竹林表层止壤TOC含量与苦竹林相??比差异极显著(P=〇.〇〇〇),与毛竹林(P=〇.〇12)、绵竹林(P=0.025)、方竹林(P=0.010)差??13??

竹林,有机碳含量,表层,方竹


凤巧;表示苦竹;C2表示合江方竹。误差线表巧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户<0.化:下同。??3丄2可溶性有机碳??由图3-2A可知,9种竹林中表层王壌DOC含量W方竹林最高为l〇7.99mg/kg,??其次是苦竹林,慈竹林最低为22.81mg/kg,变化幅度为78.88%。各竹林变异系数介??于9.00 ̄31.09%之间,其中,方竹林变异性较小,其余8种竹林变异程度均达到中等??水平。经LSD多重比较表明,慈竹林表层±壤〇0(:含量极显著低于毛竹林、硬头黄??竹林、绵竹林、苦竹林、方竹林(户=0.000),显著低于撑绿竹林卢=〇.〇29),而与麻竹??林、西凤竹林差异性不显著;撑绿竹林又与毛竹林卢=0.000)、苦竹林(f=〇.〇〇2)、方??竹林(户=0.004)差异极显著,与绵竹林〇p=〇.〇w差异显著;与硬头黄竹林、麻竹林、??西凤竹林么间相比,毛竹林表层王壤DOC含量明显较高护=0.000);硬头黄竹林与苦??竹林作=0.006)相关性差异极显著,与绵竹林(P=0.047)、方竹林(P=〇.(m)差异显著相??关;绵竹林与麻竹林、西风竹林(P=〇.〇〇l)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麻竹林、西风竹林与??苦竹林、方竹林(户=〇.〇〇〇)均呈极显著相关。可见

慈竹,表层,竹林,分配比例


竹巧类型Bamboo?type?巧巧类型Bambootype??图3-2不同竹林表层±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Fig.?3-2?Topsoil?dissolved?organic?carbon?and?its?proportion?in?different?bamboo?forest?types??3.1.3易氧化有机碳??从图3-3A可W看出,表层王壤EOC含量W苦竹林最高为3.43g/kg,慈竹林最低??为0.44g/kg,且二者之间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苦竹林表层王壌EOC含??量极显著高于撑绿竹林、硬头黄竹林、麻竹林、西凤竹林(户=0.000),显著高于绵竹林??.?(f=0.021)、方竹林卢=0.028),而与毛竹林的相关性不显著;慈竹林显著低于毛竹林??CP-0.030)。不同竹林表层王壤EOC含量变异系数在12.63 ̄77.03%之间,属于中等程????度变异。EOC在TOC中的分配比例能反映王壌碳的稳定性。从分配比例来看(图??3-38),各竹林表层±壤£0:?吭冢裕希弥兴?急壤?洗螅?橛冢桑埃?埃玻?常埃?保罚ィ?担崳?明主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较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希;;竹林里的夏天[J];林业与生态;2019年09期

2 盛忠民;;父亲、竹林和大雪[J];散文选刊(原创版);2019年09期

3 肖玲红;;竹林书生[J];开心老年;2019年05期

4 周俊;;竹林[J];中国书画;2018年12期

5 方学柱;;《湖边竹林》[J];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04期

6 谢宇瑶;;竹林[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05期

7 周廷发;陈玫玫;;竹林情[J];北方音乐;2008年03期

8 张东辉;竹林雨[J];北方音乐;1987年03期

9 余帆;青青的竹林[J];江西教育;1989年Z1期

10 胡天麟 ,赵仁广;竹林的梦[J];北方音乐;199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福建省竹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张大鹏;川南退耕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与综合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顾小平;竹林肥培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4 夏恩龙;中国竹林经营认证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刘亚迪;植被退化雷竹林养分响应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邓旺华;竹林地面光谱特征及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王景燕;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黄玲玲;竹林河岸带对氮磷截留转化作用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荔;川南竹林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组成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2 翟婉璐;不同年限覆盖雷竹林土壤性质变化过程及其对生物质空间布局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3 李荣斌;集约经营雷竹林氮磷流失防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张玮;论竹林小说中的民俗书写[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艳红;林地覆盖退化雷竹林林分结构及光合生理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季海宝;集约经营雷竹林植株离子组变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王武朝;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和谐发展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8 张民生;竹林寻幽[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9 刘丽;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特征及土壤改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蔡荣荣;强度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D];浙江林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55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55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