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太岳山典型山地景观格局特征及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16:11
   景观格局分析是探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内容,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的计算为研究生态系统碳循环提供数值基础。本研究选取山西太岳山接石沟集水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资源三号影像,在ENVI4.3、ArcGIS、Fragstats的支持下,对该区景观类型进行分类并分析了各景观要素的格局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破碎化程度。同时,根据样地数据、实验数据和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该区各植被类型生物量、碳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旨在通过关联景观结构和功能分析区域景观稳定性,为景观规划管理、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山西太岳山接石沟地区共包括11个景观类型,景观以森林为基质,道路为廊道,灌木林地、草地、耕地、裸岩、居民地等景观要素斑块镶嵌其中。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多样性良好,异质性较高。(2)各景观要素中,成熟华北落叶松林占总面积的32.3%,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300 m范围内,具有连通性较好的大面积斑块存在,是该区的控制性景观要素。成熟华北落叶松林平均生物量为244.01 t·hm-2、碳储量为122.49 t·hm-2,是该区最大的植被碳库。该景观要素异质性水平低,抗干扰能力强,内部趋于稳定。近熟、中龄华北落叶松林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200 m以上的范围内,斑块形状简单,异质性水平低,储碳潜力较大。混交林和疏林地分散分布于海拔1800-2300 m海拔范围内,斑块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水平高,平均碳储量较小,因此抗干扰能力差,是该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草地和灌木林分布面积小,分别占景观总面积的4%、2.97%,平均碳储量分别为8.10、6.30 t·hm-2。居民地和耕地等人为景观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1800m较为平坦的地区。(3)不同海拔区间,1900-2200m范围内的植被碳储量较大,景观多样性、异质性处于中间水平。海拔高于2400m的范围景观多样性差,异质性水平低,破碎化程度低,海拔2200-2400m和低于1800m两个区间的景观多样性良好,异质性水平和破碎化程度较高。不同的海拔,因水热条件不同,影响乔木的碳储量大小,海拔在2200m左右,华北落叶松碳储量达到最大。
【学位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Q948;P901
【部分图文】:

影像,级分


Accuracy=(103775/118830)=87.33%,总Kappa系数为84.4%,整体分类效果较为理想。??随后对分类后的影像进行后处理(小斑块去除、孤岛问题),二级和H级分类后??结果如图2-1和2-2所示。??焉簿??以?’?口‘????m?m?,…MX*.???…?VIMMMtr*?,????L???i?I?I?I????图2-1?.一-级分类结果?图2-2?H级分类结果??巧g.2-1?Two?level?classification?results?Fig.2-2?Three?level?classi巧cation?results??17??

影像,级分


Accuracy=(103775/118830)=87.33%,总Kappa系数为84.4%,整体分类效果较为理想。??随后对分类后的影像进行后处理(小斑块去除、孤岛问题),二级和H级分类后??结果如图2-1和2-2所示。??焉簿??以?’?口‘????m?m?,…MX*.???…?VIMMMtr*?,????L???i?I?I?I????图2-1?.一-级分类结果?图2-2?H级分类结果??巧g.2-1?Two?level?classification?results?Fig.2-2?Three?level?classi巧cation?results??17??

空间分布,海拔,区间,比例


<1800?1800-2000?2000-2200?2200-2400?>2400??图3-2各海拔区间景观面积比例?图3-3各海拔区间景观异质性指数??Fig.3-2?Ai*ea?dis化化utio打?proportion?Fig.3-3?The?index?of?landscape?heterogeneity??various?altitude?range?at?various?althude?range??3.2各植被类型生物量、碳储量空间分布??3.2.1林分乔木生物量计算方程和各姐分碳含量??华北落叶松、白枠、迁东栋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如表3-8所示,各器官碳含量如??表3-9所示华北落叶松数据来自2014年7月份好地方林场外业收集的16棵解析木数据,??白禅、迁东巧数据借鉴前人(王宁,2014)。??表3-8乔木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Tab.3-8?Each?organ?biomass?regressio打?equation?of?tree?layer??森林类型生物量回归方程??华北落叶松?lnWs=1.02Wln(D2H)-4.4537?lnWBs=〇.93891n(D2?巧-5.2514??lnWB=0.87011n(D2H)-4.;2930?lnWL=0.6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艳丽;牛树奎;张国林;;天山云杉林碳储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2 昭日格;岳永杰;姚云峰;李钢铁;;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3 张彩霞;谢高地;甄霖;李士美;邓祥征;;2000-2025年环境保护政策情景下中国陆地碳储量估算(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年04期

4 闫德仁;;内蒙古沙区森林及其碳储量估算[J];中国沙漠;2012年02期

5 伦飞;李文华;王震;白艳莹;杨艳刚;;中国伐木制品碳储量时空差异[J];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6 王宏钰;沈欢;;国内外森林碳储量估测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7 巫涛;彭重华;田大伦;闫文德;;长沙市区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12年13期

8 刘一鸣;;河南森林碳储量及发展趋势[J];创新科技;2012年04期

9 刘刚;陈利;;洪湖湿地碳储量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10 熊晓斐;蔡会德;;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彦锋;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姚正阳;西安城市绿地地上碳储量估算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立武;五指山市林地景观格局及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丹;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森林结构与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5 胡慧蓉;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类型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磷钾状况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超;三峡库区森林碳储量估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7 刘畅;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8 李海玲;平原农区杨农复合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平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陶玉华;广西罗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林地碳储量的变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恩;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碳储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彦锋;中国木质林产品碳流动和碳储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2 赵建萍;基于气候变化的特色果林碳储量估算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姜佳梅;黑龙江省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成熟龄的确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吕世颖;帽儿山实验林场生物量碳储量估测及其时空变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周佳;水曲柳种源生物量与碳储量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郭颖涛;大兴安岭北部林区主要树种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王秀琴;抚育间伐对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王绪;杂种落叶松材性分析与高固碳家系选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彭娓;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林乔木碳增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马俐;松嫩草原羊草草地的碳储量现状及其碳通量对刈割和氮添加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6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