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仁寿县浅丘区LUCC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5 18:43
   本文以仁寿县二峨山区南麓的文宫镇、大化镇和鳌陵乡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卫星影像、林地保护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地形图等为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该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2002年至2014年之间,二峨山南麓浅丘地区土地类型面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乔木林和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此期间,经济林增加了1370.4 hm2,是所有土地类型中增长面积最多的;水域景观在12年间增长比例最大,达到了277.31%。数据表明果树种植业与水产业逐步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在景观水平上,仁寿县二峨山南麓浅丘地区景观指数由32.44增长到47.21;蔓延度指数CONTAG由48.86%降到33.87%。表明在整个区域内,景观破碎化程度加重、景观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化和复杂化、景观空间异质性在很大程度上趋于增大、原来以乔木林、经济林以及其它用地斑块为主的格局被打破,研究区景观多样性逐年增大从而形成了多种景观类型密集共存的状况。(3)仁寿县二峨山南麓浅丘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人文驱动力影响。在12年间,农业人口数量由140.3万人减少到127.6万人,接近该区域农业人口的10%。农村人口向城市转换导致了建设用地及交通用地的开发利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林牧渔业的发展,致使经济林及水域面积增大;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政策推动了乔木林和耕地向经济林的转化。(4)本次实验的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它代表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耕地质量不降。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P901
【部分图文】:

地理位置,仁寿县,概况,丘区


研究区域概况??.1自然环境概况??.?1.1地理位置??本实验研究区域为仁寿县境内二峨山南麓浅丘区,位于仁寿县西北部,仁寿县城??(文林镇)正北方。该地区涵盖了大化镇、文宫镇W及整陵乡H个乡镇。经讳度范围??北巧?30。04'10"-30。14'20"之间,东经?104°08'38"-104。12'29"之间。??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


图3?研究技术路线團??Fig.3?The?化chnology?roadmap?of?research??

类型分布,类型,分布图


图6研究区2002年景观类型分布图??Fig.6?The?distribution?of?Landscape?types?in?化e?study?area?in?200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景安,范乔希;万州区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2 程磊;徐宗学;罗睿;米艳娇;王昌高;;渭河流域1980—2000年间LUCC变化分析[J];人民黄河;2010年04期

3 巴雅尔;敖登高娃;;基于LUCC的内蒙古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式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梁保平;李晓宁;;城市LUCC时空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11期

5 李晓航;张飞;周梅;李瑞;王东芳;;LUCC视角下的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7期

6 李偲;李晓东;海米提·依米提;;基于LUCC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6期

7 马其芳,邓良基,王芳;社会经济驱动力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LUCC相关研究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1期

9 张浩;马蔚纯;HO Hon Hing;;基于LUCC的城市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10 申海建;;石门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LUCC的响应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丽虹;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陈志强;区域多尺度LUCC及空间数据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方广玲;盐池北部风沙区LUCC驱动机制及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秀花;西北干旱区LUCC与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能值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刘剋;基于遥感和GIS的观测气温订正及对LUCC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牛晓音;滇池小流域LUCC下土壤侵蚀与碳氮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海星;西北半干旱区湿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LUCC评价体系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于洋;基于RS和GIS的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0 崔晓临;秦岭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水热环境响应[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承翰;仁寿县浅丘区LUCC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2 白涛;拜泉县23年LUCC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琨;区域LUCC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唐娜;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宗之;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6 阿布都沙拉木·吐鲁甫;渭—库绿洲蒸散发时空变化对LUCC的响应分析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7 任涵;基于LUCC的太行山淇河流域生境质量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周泽丽;重庆典型岩溶山区LUCC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南娜;四湖流域LUCC对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侯戈;基于LUCC的吉林西部典型县域土地盐碱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7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