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面向生态城市的芜湖市建成区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3:06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目标,以遥感技术为支撑,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对芜湖市的绿地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着眼于芜湖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运用生态学知识,探讨芜湖市的生态城市建设状况和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及格局,为芜湖向生态城市的迈进及其城市绿地系统的更加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本文先探讨了芜湖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及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对芜湖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有了基础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从生态学角度看,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唯一一个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卫星遥感数据依靠其自身的优越性,已经成为我们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数据手段。 参照国家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对绿地系统的分类标准,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将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选用的影像数据源是2003年9月的IKONOS影像。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提取芜湖市建成区的绿地斑块信息,形成芜湖市绿地系统分类提取图。再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对芜湖市建成区及其所辖的镜湖区建成区、鸠江区建成区和弋江区建成区的绿地斑块进行斑块、斑块类型、整体景观三个层次上的分析。最终的结论如下: 研究区内小型斑块数量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而其面积却是各个类型斑块面积中最少的(如:鸠江区建成区中数量占69.3%的小型斑块的面积却只占这个斑块总面积的1.8%);这就表明了芜湖市各个建成区的绿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大型斑块的数目在各区中都是最少的(分别的比例为:0.1%、0.3%、0.2%),但其面积却占据一定的优势(分别的比例为:22.6%、49.8%、34.8%),其中鸠江区建成区的大型斑块面积比例最为突出。各绿地类型面积、形状及其他景观因素的差异性明显,其中以附属绿地面积最大,在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中占70%以上;并且附属绿地的斑块数量也是其中最多的。 镜湖区建成区的绿地斑块数目较多,但普遍破碎且细小,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应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城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重点做好几个较大的公园,使其与城市更好的融合。另外区域内河流和道路绿化应进一步加强,附属绿地连通性应进一步加强,逐步形成由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组成的深入市区的生态绿地网络。 鸠江区建成区绿地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各种绿地类型的比例与分布较合理。日后发展应更加注意污染和治理的关系,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居民区、道路和工业区之间加强绿化防护带的建设,充分发挥绿地吸烟纳尘、吐故纳新的生态功能。 弋江区建成区地理区位较好,尚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建议在对该区进行开发时,遵循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结合美学要求,增加绿地板块和廊道及各种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镶嵌度[67-68]。 芜湖市在今后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同时,更应注意城市绿地系统的均衡布局,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进一步加强各绿地斑块间的连接,使其形成一定规模,提高绿地系统效益,增加景观丰富程度。严格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遵循景观生态学法则,对原有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调整,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使绿地板块的分布更加合理,以满足居民日常游憩和安全的需要。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要具有一定的美学性。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P90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态城市概述
        1.1.1 生态城市概念及实践
        1.1.2 生态城市的特征
        1.1.3 生态城市的建设基础
    1.2 城市绿地系统概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城市绿地系统及其分类标准
    1.3 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2.2 研究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2.1 自然条件
        2.2.2 社会经济条件
    2.3 技术路线
    2.4 数据准备
第三章 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3.1 芜湖市创建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3.2 芜湖市创建生态城市的指标
        3.2.1 指标体系
        3.2.2 指标标准的制定
    3.3 芜湖市生态城市评价的计算与分析
        3.3.1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计算
        3.3.2 芜湖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析
第四章 芜湖市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提取
    4.1 遥感数据说明
    4.2 遥感影像预处理
        4.2.1 几何校正与配准
        4.2.2 融合
        4.2.3 图像切割
    4.3 城市绿地系统遥感解译参考
    4.4 芜湖市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提取图的建立
    4.5 遥感分类的精度评价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5.1 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层次分析
    5.2 城市绿地系统斑块类型层次分析
        5.2.1 研究区绿地系统斑块类型分析
        5.2.2 各区绿地系统斑块类型分析
    5.3 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层次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建议与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迁;多源空间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J];安徽地质;2001年04期

2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3 廖克;成夕芳;吴健生;陈文惠;;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4 张静;周秉根;张蕾;;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5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6 车生泉;城市绿色廊道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11期

7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8 张伟;张义丰;张宏业;韩维栋;杨林生;贾大猛;孙瑞峰;;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9 闫永忠;万余庆;;高光谱图像模糊识别分类及其精度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10 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77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77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