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规律及调控措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4:14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增加植被覆盖能够有效减缓降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从而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南方红壤区主要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树种,但大面积飞播造林后,林下土壤侵蚀模数仍然维持在2500t/(km2·a)以上,即林下仍然存在着中度甚至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为了改善和促进该区退化马尾松林的生态恢复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典型南方红壤区-福建长汀县设置了5个径流小区,其中包括1个裸露小区,4个林草调控措施(乔木纯林措施,乔草混交措施,乔灌混交措施和乔灌草混交措施)小区,采用径流小区法对2014年5-6月份天然降雨条件下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特性、林下水土流失过程以及林下土壤侵蚀的最优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降雨经过林冠层后,雨滴数量增多,雨滴大小分布范围变大。林内雨滴数量比林外多19.5%,林内雨滴大小分布范围为0.35-6.08mm,林外天然降雨雨滴分布范围为0.59-5.71mm。同时,林内外雨滴大小分布满足Best提出的雨滴大小分布函数,林内不同大小的雨滴体积比例分布呈双峰型曲线,林外不同大小的雨滴体积比例分布呈单峰型曲线,林内外雨滴累积体积比例呈类似“S”型分布。(2)降雨强度是影响雨滴特性的重要因素,林内外雨滴中数直径、雨滴动能与降雨强度均呈幂函数关系。小雨强条件下(≤0.20mm/min),林内降雨动能大于林外,当雨强0.20mm/min时,林外降雨动能大于林内,林内外土壤侵蚀量均随降雨侵蚀动能的增加而增加。(3)降雨进入马尾松林后重新分配,林下降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分别是69.07%,1.53%和29.40%。林下降雨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为二次方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均对林冠截留量有显著的影响,但降雨历时对林冠截留量影响甚微。(4)自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波动性很大,但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减而呈现出相似的增减趋势。坡面产沙过程可以分为发育期、活跃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发育期内,产流量小,产沙量和产沙速率相对缓慢。活跃期内,产流量较大,产沙量和产沙速率明显增大。稳定期内,随着降雨过程的结束,产沙量和产沙速率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5)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小区的坡面产流产沙量的大小顺序依次是裸露小区马尾松纯林小区乔灌小区乔草小区乔灌草小区,且坡面产流产沙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强度降雨条件下,裸露小区、纯林小区、乔灌小区、乔草小区、乔灌草小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74.780 t/(km2·h),80.346 t/(km2·h),27.411 t/(km2·h),19.761t/(km2·h),12.816 t/(km2·h)。与裸露小区相比,乔灌草措施截流减沙率分别为77.6%,93.3%,截流效益分别比马尾松纯林措施、乔草措施、乔灌措施高29.9%,5.9%,12.6%,减沙效益分别比它们高21.5%,2.9%,5.2%。
【学位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714.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林内外雨滴特性
        1.2.2 林内外侵蚀动能
        1.2.3 林冠对降雨分配的影响
        1.2.4 林内外坡面水土流失过程
        1.2.5 林下水土流失的调控措施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与地貌
    2.3 气候与水文
    2.4 土壤与植被
    2.5 社会经济状况
    2.6 水土流失概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2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方法
第四章 林内外雨滴特性分析
    4.1 林内外雨滴大小分布
        4.1.1 雨滴大小分布函数
        4.1.2 林内外雨滴大小组成差异
    4.2 林内外雨滴降落速度的差异
    4.3 林内外侵蚀动能的差异
        4.3.1 降雨强度对侵蚀动能的影响
        4.3.2 侵蚀动能与土壤侵蚀量
    4.4 小结
第五章 林冠对降雨分配的影响研究
    5.1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
    5.2 林下降雨量
    5.3 茎流量
    5.4 林冠截留量
    5.5 小结
第六章 林草调控措施对坡面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
    6.1 林草调控措施下坡面产流特征
    6.2 林草调控措施下坡面产沙特征
    6.3 林草调控措施的截流减沙效益分析
        6.3.1 拦蓄截流效益分析
        6.3.2 减沙效益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义保;査轩;黄少燕;;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4期

2 郑志征;;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15年03期

3 苏群辉;;一片马尾松林(外三首)[J];中国诗歌;2017年08期

4 黄绍霖;徐涵秋;林娜;曾宏达;刘智才;陈文惠;王琳;杨冉冉;;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碳储量的遥感估算——以长汀河田盆地为例[J];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5 林洪锦;;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林分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3期

6 马友平;鄂西南天然马尾松林枯损模型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03期

7 郑才平;天然马尾松林密度效应规律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江西省马尾松林类型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S2期

9 廖修源;;松树造林要因地制宜[J];植物杂志;1987年02期

10 余叔文,俞子文,马光靖,朱成珞,卞咏梅,陈树元,朱祥岩;重庆南山马尾松林衰亡原因初步探讨[J];环境科学;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绍霖;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碳储量的遥感估算及其时空变化分析[D];福州大学;2015年

2 朱建华;应用营养循环模型(NuCM)模拟酸沉降对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王轶浩;重庆酸雨区受害马尾松林的结构与水文功能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徐秋芳;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葛晓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雷蕾;马尾松林土壤呼吸与微生物对不同采伐方式的响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赵芳;飞播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黄进;苏南丘陵山区主要森林类型防水蚀功能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静;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规律及调控措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戎福仁;千岛湖片段化景观马尾松林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3 周文芳;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植被恢复土壤制约性因子及调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颜耀;套种阔叶树种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生态功能的提升效果[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5 张邦文;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多功能经营评价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6 尹其悦;天然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碳组分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徐义保;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过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根根;长汀县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植被重建模式及效益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9 郭卓鑫;马尾松林群落结构和生态效益对不同等级道路的响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10 何钟文;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地不同治理措施调控效益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8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78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b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