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黄土高原丘陵区羊道景观要素与群落结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6 08:16
受自然条件和放牧干扰的影响,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坡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格局——羊道景观。羊道景观分布广泛,以过度放牧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最为明显。研究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区,根据水热条件不同而具有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特征。研究中利用了摄像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所得结论包括:(1)羊道景观要素的特点:羊道的走向趋于水平,与羊的能量消耗相关;羊道节点处植被覆盖度高;坡面坡度越大,羊道间距离越远,景观邻近度越低,与羊取食越困难,行走路线越曲折有关。(2)成熟羊道景观格局和群落结构特征:植物、裸地和生物结皮斑块聚集分布。羊道的台阶结构具有积水和缓冲雨水冲刷的作用,并积累植物凋落物和羊的粪便,促进植物生长,植物因此聚集于羊道附近分布。群落以灌木锦鸡儿属,小半灌木亚菊属和针茅属植物为主。针茅适宜在羊道下方生长而蓍状亚菊适宜在羊道上方生长。群落的物种丰度由羊道上方至下方逐渐升高。(3)景观要素、景观格局与群落结构随羊道发育的特点:随着羊道的发育,羊道斑块面积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化;植物斑块面积减少,斑块间连通性增加;植物斑块和羊道斑块都趋于聚集分布,植物斑块沿羊道逐渐聚集分布而植物斑...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植物格局的研究进展
1.3 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进展
1.5 植物群落的演替对植物景观的影响
1.6 动物行为对群落结构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与水文
2.2.4 植被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数据获取方法
3.2.1 羊道景观大尺度数据获取方法
3.2.2 羊道景观小尺度数据获取方法
3.3 图像数据处理方法
3.3.1 几何校正
3.3.2 监督分类
3.3.3 目视解译
3.4 羊道景观要素分析方法
3.5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方法
3.5.1 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
3.5.2 物种多样性指数
3.5.3 生态优势度
3.5.4 物种均匀度
3.5.5 群落相似性系数
3.6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
3.7 山羊行走路线分析方法
第四章 羊道景观要素特征
4.1 羊道角度的分布特点
4.2 羊道角度与羊道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4.3 羊道节点缓冲区特点
4.4 羊道景观斑块特征
4.4.1 羊道景观内植物斑块性质与地形相关性
4.4.2 羊道斑块特征与地形相关性
4.4.3 羊道景观总体特点
4.4.4 羊道景观要素与坡向相关性分析
4.4.5 羊道不同发育程度景观内斑块性质分析
4.5 羊道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
4.5.1 羊道景观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分布特点
4.5.2 羊道节点空间分布特点
4.5.3 植物斑块与羊道斑块的距离特点
第五章 羊道景观内的群落结构特征
5.1 群落种类结构特征
5.2 羊道景观内群落组成结构的分析
5.3 羊道景观群落的相似性分析
5.4 景观内山羊行走路径分析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羊道景观要素的特点
6.1.2 羊道景观格局的特点
6.1.3 羊道景观内植物群落特征
6.1.4 山羊在景观内行走路径特征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 霍光伟,乌云娜,雒文涛,吕建洲. 生态学杂志. 2012(01)
[2]茂兰喀斯特森林演替阶段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J]. 俞国松,王世杰,容丽. 地球与环境. 2011(04)
[3]荒漠草原区弃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J]. 安慧,杨新国,刘秉儒,李学斌,何秀珍,宋乃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4]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舒世燕,何寻阳,杨珊,潘复静. 生态学报. 2011(19)
[5]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舒世燕,谭卫宁. 生态学报. 2011(11)
[6]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J]. 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魏兴萍,罗伦德. 生态学报. 2011(10)
[7]石羊河下游盐渍化弃耕地植被演替特征分析[J]. 李治元,李昌龙,王多泽,郭树江. 西北植物学报. 2010(10)
[8]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及成因[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韦国富.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9]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光温水的响应及其对结皮空间分布格局的解译——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 赵允格,许明祥,Jayne Belnap. 生态学报. 2010(17)
[10]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和演替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 刘勇. 山东农业科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郭文华.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0240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植物格局的研究进展
1.3 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进展
1.5 植物群落的演替对植物景观的影响
1.6 动物行为对群落结构与景观格局的影响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与水文
2.2.4 植被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图
3.2 数据获取方法
3.2.1 羊道景观大尺度数据获取方法
3.2.2 羊道景观小尺度数据获取方法
3.3 图像数据处理方法
3.3.1 几何校正
3.3.2 监督分类
3.3.3 目视解译
3.4 羊道景观要素分析方法
3.5 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方法
3.5.1 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
3.5.2 物种多样性指数
3.5.3 生态优势度
3.5.4 物种均匀度
3.5.5 群落相似性系数
3.6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
3.7 山羊行走路线分析方法
第四章 羊道景观要素特征
4.1 羊道角度的分布特点
4.2 羊道角度与羊道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4.3 羊道节点缓冲区特点
4.4 羊道景观斑块特征
4.4.1 羊道景观内植物斑块性质与地形相关性
4.4.2 羊道斑块特征与地形相关性
4.4.3 羊道景观总体特点
4.4.4 羊道景观要素与坡向相关性分析
4.4.5 羊道不同发育程度景观内斑块性质分析
4.5 羊道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特点
4.5.1 羊道景观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格局分布特点
4.5.2 羊道节点空间分布特点
4.5.3 植物斑块与羊道斑块的距离特点
第五章 羊道景观内的群落结构特征
5.1 群落种类结构特征
5.2 羊道景观内群落组成结构的分析
5.3 羊道景观群落的相似性分析
5.4 景观内山羊行走路径分析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羊道景观要素的特点
6.1.2 羊道景观格局的特点
6.1.3 羊道景观内植物群落特征
6.1.4 山羊在景观内行走路径特征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 霍光伟,乌云娜,雒文涛,吕建洲. 生态学杂志. 2012(01)
[2]茂兰喀斯特森林演替阶段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J]. 俞国松,王世杰,容丽. 地球与环境. 2011(04)
[3]荒漠草原区弃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变化[J]. 安慧,杨新国,刘秉儒,李学斌,何秀珍,宋乃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4]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土壤脲酶活性[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舒世燕,何寻阳,杨珊,潘复静. 生态学报. 2011(19)
[5]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舒世燕,谭卫宁. 生态学报. 2011(11)
[6]喀斯特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J]. 郝秀东,欧阳绪红,谢世友,魏兴萍,罗伦德. 生态学报. 2011(10)
[7]石羊河下游盐渍化弃耕地植被演替特征分析[J]. 李治元,李昌龙,王多泽,郭树江. 西北植物学报. 2010(10)
[8]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物理性质的时空分异及成因[J].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韦国富.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9]生物结皮光合作用对光温水的响应及其对结皮空间分布格局的解译——以黄土丘陵区为例[J]. 赵允格,许明祥,Jayne Belnap. 生态学报. 2010(17)
[10]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和演替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 刘勇. 山东农业科学. 2010(06)
博士论文
[1]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郭文华.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60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96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