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山前正断层的分段活动特征——来自河流地貌参数的约束
发布时间:2021-03-01 10:55
华山山前正断层是渭河地堑南缘重要的控盆断裂,其强烈的构造活动造成了华山的掀斜式隆升。研究表明,该断裂的活动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中段(华县—华阴)最强,西段(蓝田—华县)和东段(华阴—灵宝)相对较弱。文中通过提取华山山前河流的高程剖面,结合坡度-面积分析和积分法识别裂点,计算河流凹度和陡峭系数,并对古河道进行投影重建。结果表明,河流凹度大多为0. 3~0. 6,基本不受构造活动的影响。陡峭系数与裂点分布的空间差异显著:在断裂东段,河流处于稳态,陡峭系数最低为(104±30) m0.9。断裂中、西2段的河流多为瞬态,发育slope-break型裂点。裂点下游河道陡峭系数中断裂中段最高((230±92) m0.9),西段次之((152±53) m0.9)。结合区域构造、岩性和河流沉积等,分析认为河流陡峭系数的分布指示了断裂活动性的空间差异,与活动构造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裂点上游陡峭系数(断裂中段为(103±23) m0.9,西段为(60±14) m0.9)明显低于下游,并且裂点迁移距...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华山的地貌与河流凹度分布图
华山的地质与河流陡峭系数分布图
稳态河道的高程剖面表现为光滑的下凹形态。然而,岩性差异、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等都可能打破河流侵蚀与岩体抬升之间原有的平衡,导致河道出现不连续点———河流裂点。河流裂点的形态、成因多样。Kirby等(2012)很好地阐述了vertical-step和slope-break 2种基本类型的裂点及其对应的河流高程剖面形态和成因(图3):前者指河道坡度和陡峭系数仅在裂点附近的局部区域突增,但就整个河道而言,其凹度和陡峭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的裂点;而后者指该点以下河段的坡度和陡峭系数发生整体性显著改变的裂点。本文主要根据河道高程剖面形态来判别裂点类型,并结合地质、地貌资料分析其成因和构造指示意义。2.3 古河道投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山山前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构造意义[J]. 徐伟,刘志成,袁兆德,高战武,杨源源. 地震地质. 2017(06)
[2]华山山前断裂断错地貌及晚第四纪活动性[J]. 徐伟,杨源源,袁兆德,刘志成,高战武. 地震地质. 2017(03)
[3]渭河盆地新生代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现状和问题[J]. 王斌,郑洪波,王平,何忠. 地球科学进展. 2013(10)
[4]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表现及响应[J]. 杨源源,高战武,徐伟. 震灾防御技术. 2012(04)
[5]秦岭太白山新生代隆升冷却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J]. 刘建辉,张培震,郑德文,万景林,王伟涛. 地球物理学报. 2010(10)
[6]太白山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J]. 万景林,王瑜,李齐,郑德文,李大明. 核技术. 2005(09)
[7]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邢作云,赵斌,涂美义,邢集善. 地学前缘. 2005(02)
[8]对渭河盆地新生界及其年代的讨论[J]. 刘护军,薛祥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04)
[9]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J]. 吴中海,吴珍汉,万景林,周春景. 地质科技情报. 2003(03)
[10]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J]. 韩恒悦,米丰收,刘海云. 地震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057379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2020,42(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华山的地貌与河流凹度分布图
华山的地质与河流陡峭系数分布图
稳态河道的高程剖面表现为光滑的下凹形态。然而,岩性差异、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等都可能打破河流侵蚀与岩体抬升之间原有的平衡,导致河道出现不连续点———河流裂点。河流裂点的形态、成因多样。Kirby等(2012)很好地阐述了vertical-step和slope-break 2种基本类型的裂点及其对应的河流高程剖面形态和成因(图3):前者指河道坡度和陡峭系数仅在裂点附近的局部区域突增,但就整个河道而言,其凹度和陡峭系数均无显著变化的裂点;而后者指该点以下河段的坡度和陡峭系数发生整体性显著改变的裂点。本文主要根据河道高程剖面形态来判别裂点类型,并结合地质、地貌资料分析其成因和构造指示意义。2.3 古河道投影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山山前河流地貌参数及其构造意义[J]. 徐伟,刘志成,袁兆德,高战武,杨源源. 地震地质. 2017(06)
[2]华山山前断裂断错地貌及晚第四纪活动性[J]. 徐伟,杨源源,袁兆德,刘志成,高战武. 地震地质. 2017(03)
[3]渭河盆地新生代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现状和问题[J]. 王斌,郑洪波,王平,何忠. 地球科学进展. 2013(10)
[4]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貌表现及响应[J]. 杨源源,高战武,徐伟. 震灾防御技术. 2012(04)
[5]秦岭太白山新生代隆升冷却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J]. 刘建辉,张培震,郑德文,万景林,王伟涛. 地球物理学报. 2010(10)
[6]太白山中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J]. 万景林,王瑜,李齐,郑德文,李大明. 核技术. 2005(09)
[7]汾渭裂谷系与造山带耦合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邢作云,赵斌,涂美义,邢集善. 地学前缘. 2005(02)
[8]对渭河盆地新生界及其年代的讨论[J]. 刘护军,薛祥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4(04)
[9]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J]. 吴中海,吴珍汉,万景林,周春景. 地质科技情报. 2003(03)
[10]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J]. 韩恒悦,米丰收,刘海云. 地震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057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057379.html